各地市场: 上海 华东 华南 华中 华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云南钛业将迎“春天”

2013-02-22 08:47 来源: 我的有色网

春节刚过,多家川企负责人与潘阳进行了数轮谈判,目的只为接纳潘手上掌握的、即将到岸的首批10万吨澳大利亚钛矿。

身兼云南钛行业协会会长、云南省四川商会常务副会长、云南鸿畅矿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等多个身份的潘阳说,钛产业将是云南,甚至中国下一个稀土产业。云南尽管是中国钛业的重要产区之一,但产能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此番与澳大利亚合作,进口数十万吨钛矿,是云南民营钛矿企业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与引起国际广泛关注的稀土一样,钛也是一种稀缺资源。其具有密度小、耐高温、耐腐蚀、生物相容性好、无磁性且易加工成形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核电、航空、军工、化工及各新兴领域,素有为“太空金属”、“万能金属”的美誉。

受益于发展和安全战略的需要,钛的需求近年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作为我国钛业的主产区之一的云南,当下及未来的发展趋向又如何呢?

事件现场

强强联合云南钛业基地形态渐显

“我们应彻底转变,不仅要挖矿、烧矿,更要学会利用烧出来的金属材料去研制、突破新材料装备。”云南省工信委工业处处长王宜国说。此番言论,是上月末在昆明举行“云南钛行业协会2013高峰论坛”上所表述的。

参与此次钛行业论坛的代表,除云南省工信委等部门的政要外,还有来自国内外的150多家钛企业代表,专家学者。此次论坛旨在利用云南丰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推进云南的钛产业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云南钛产业,发展钛产业高端产业链。

“钛是一种战略性资源,被称为21世纪‘第三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化工等领域。”云南工信委原材料工业处处长王宜国介绍。但云南钛产业发展起步较晚。2003年,全省仅有40家钛矿生产企业,年产钛精矿30万吨。进入“十一五”后,云南钛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从事钛矿采选的企业超过了200家,年产钛精矿约80万吨,并催生了新立公司、大互通司、云铜钛业等钛业企业。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云南已经初步形成了富民、禄劝、武定、安宁、红河等几个大型基地,钛矿产品销往全国上百家企业,海绵钛生产的科研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工艺位居全国领先地位。”潘阳介绍说。

不过,云南钛产业也面临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科学引导全省钛产业快速提升发展,我省制定了钛行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钛行业准入条件,提高云南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样的钛行业规划属于国内首例。云南正综合锗、铟、钛等小金属的优势,力争把小金属打造成云南工业的一个大产业。“我省将集中力量建设楚雄钛产业基地,全面推进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促进钛园区基地建设。”王宜国透露,至2015年,我省钛行业主要产品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0亿元以上,逐步把云南打造成国内集生产、贸易、人才为一体的中国钛产业基地。

潘阳表示,在此次论坛上,还达成了引进澳大利亚优质矿入云南的协议,即与澳大利亚第4大矿产公司AIR合作,建成年产钛矿30万吨的生产基地,并签署了10年钛矿销售的代理权;同时,与国内最大的钛矿进口商海南文盛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把世界上优质的钛矿料运到云南,增强云南钛产业的竞争力。

据悉,3月10日左右,将迎来上述论坛的成果来自澳大利亚北部城市达尔文市罗泊河矿山的第一批钛矿,将抵达广西防城港。其中,有一部分钛矿将运抵云南,与云南钛矿配合使用,生产出更多的高端产品。

对此,云南钛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云南省裕之源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左晓晴说,此次合作是云南钛矿企业走出国门的第一步,该矿与云南的钛精矿配合后,生产出更多的高端产品。

潘阳还透露,目前,云南钛行业协会与昊华融资担保公司强强联合,给云南所有生产钛系列产品的企业提供融资平台,钛生产企业有了做大做强的坚实资本基础。

目前云南省钛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已有60多家,会员单位总产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年原料需求量已超过200万吨,云南已逐步成为新兴钛业发展基地。

未来趋势

到2015年全省钛业收入争达200亿

“针对上述发展现状,我省在去年制定出台了《云南省钛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云南省工信委工业处处长王宜国说,至“十二五”期末,云南钛矿采选能力以满足我省钛白粉和高钛渣生产需求为目标,严格控制钛精矿无序出省;高钛渣以满足钛白粉和海绵钛生产为目标,规模控制在年产50万吨以内,严格控制高钛渣无序出省;钛白粉产能控制在年产50万吨以内,其中硫酸法钛白粉产能控制在30万吨以内;鼓励海绵钛、钛铸锭、钛材、钛合金、钛制品生产,力争年产能分别达到5万吨、4万吨,3万吨、2万吨和1万吨以上。到2015年钛行业主要产品销售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0亿元以上。

培育建设两大钛业基地

按规划,未来我省将鼓励发展高效环保型钛矿采选技术;环保、清洁、高效、低能耗的富钛料生产技术;6300KVA及以上密闭、半密闭电炉冶炼高钛渣;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酸溶性钛渣生产钛白粉;高品质各类专用型钛白粉;钛精细化工及粉体功能材料;钛白粉废弃物综合利用;钛中间合金;全流程海绵钛生产工艺;冷床炉熔炼技术;钛金属板带卷;宽幅钛薄板;钛焊管;钛制品;钛功能合金;钛基合金及其制品;其他先进高效熔炼及加工技术。

在产业布局上,将集中力量培育建设楚雄钛产业基地。以冶金集团、云铜集团和昆钢集团为主体,以周边钛矿资源为依托,分别建设武定—禄劝、五华厂口钛精矿、高钛渣、海绵钛原料生产区、禄丰羊街氯化法钛白粉及海绵钛生产区、禄丰土官—安宁禄裱钛铸锭、钛板卷、钛制品、钛合金生产区,力争将楚雄州打造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钛产业基地。适时建设五华厂口钛制品产业集聚区。

同时,培育规范富民武定等硫酸法高档钛白粉产业基地建设。以云南大互通集团、云南泽昌钛业有限公司、富民龙腾钛业有限公司、云南玉飞达钛业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为主体,以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整合县域内钛矿资源及采选企业,规范高钛渣行业生产,改造提升硫酸法钛白粉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拓展钛白粉产品品种,力争把富民、武定、禄劝、易门等区域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硫酸法高档次、多品种钛白粉产业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新建、改扩建高钛渣、钛白粉、海绵钛项目厂址原则上应靠近钛矿资源相对集中区域,有条件地区应通过工业园区形成产业聚集发展。在城市(含城镇)规划区边界外2公里以内,主要河流两岸、湖泊、公路干道、铁路干线及重要地下管网两旁1公里以内,居民聚集区和其他严防污染的食品、药品等企业周边1公里以内,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文化遗产保护区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不得新建高钛渣、钛白粉、海绵钛生产装置。已在上述区域内开工建设、投产运营的生产装置,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该区域规划,通过搬迁、转产等方式逐步退出。

拥有资源地区将直接受益

据业界人士分析“钛矿—高钛渣—海绵钛—钛锭—钛材”的产业链,云南现已经基本形成。而云南作为中国钛矿资源主要产区,其资源储量仅次于四川。

据全省2008年度矿产资源开发年报,云南省钛矿(钛铁矿)上表矿区13处,保有资源储量1273万吨;其中,杂质含量低、易采选、连片呈带分布的钛铁砂矿11处,保有资源储量1233万吨,居全国第二位。

据省钛协介绍,钛是“全能的金属”,是优质轻型、耐蚀结构材料,同时又是新型的功能材料和重要的生物材料,是重要的战略金属,在空中、陆地、海洋以及宇宙超低温的外层空间都有着广泛的用途。

此外,钛材还凭借卓越的耐腐蚀性能及高温强度,成为汽车产业发展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轻质材料。适用于连杆、曲轴、进气阀、排气阀、转向齿条等多个领域。在核电领域,未来十年,每年可消耗钛材3000吨;液化天然气工厂以及运输船都将消耗大量钛材。

因此,受益于发展的需要,以及钛资源逐渐紧缺,使得上游钛精矿供应相对紧张。据悉,钛精矿价格在2006—2009年一直保持500元/吨左右的平稳水平,2010年开始出现回升,全年涨幅约为65%。2011年以来,钛精矿涨价的态势愈演愈烈,从当年初的1000元/吨,到7月末,钛精矿价格已达到了2300元/吨,半年时间涨幅已达到130%,直至目前依然在高位运行。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钛产业进入景气周期,未来数年钛精矿价格还将持续走高,拥有资源地区和企业将直接受益。

行业现状

钛矿资源利用率不足50%

“云南钛产业发展较早,但醒的较晚。”云南省钛行业协会秘书长潘峰介绍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云南就已开始钛矿的开采,但此后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至2003年,云南全省也仅有40家钛矿生产企业,年产钛精矿30万吨,而且绝大部分销售到省外深加工;全省高钛渣生产能力仅为2万吨,2家硫酸法生产锐钛型钛白粉企业也刚刚处于起步阶段。进入“十一五”之后,云南钛产业才逐渐“声色”并起。

经过长达20多年的发展,云南钛业现已形成“钛矿—高钛渣—钛白粉”和“钛矿—高钛渣—海绵钛—钛锭—钛加工材”两条产业链,而从这两条产业链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年产钛精矿约80万吨

云南钛矿多属于风化壳型残坡积砂矿,资源储量大、品位高、选矿工艺简单、钛精矿含有害杂质少、品质好,既是生产高级钛白粉和延伸应用领域的优质原料,同时也为民间采选提高了便利条件。截至2010年底,云南省从事钛矿采选的企业及个体多达200家以上,年产钛精矿约80万吨。

全省从事高钛渣生产企业31家,高钛渣电炉多达67台,45万吨生产能力。具有1万吨及以上生产能力的企业9家,产能26万吨,约占全省产能的58%。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武定钛业分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部分关键设备,建成年产8万吨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高钛渣生产装置,成为我省钛行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

而钛白粉生产企业,现全省已有7户,形成年产19万吨钛白粉的生产能力。其中,硫酸法钛白粉13万吨,氯化法钛白粉6万吨。富民县云南大互通工贸有限公司拥有年产3万吨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并成功开发出兰相化纤级钛白粉、水溶性涂料钛白粉、医药、食品级钛白粉。该企业钛白粉年产量一直保持在国内钛白粉行业的前10位。武定县云南玉飞达钛业有限公司采用硫酸法生产的食品级专用钛白粉能力已经达到年产6000吨。富民县龙腾钛业公司在已建2万吨钛白粉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扩建2万吨硫酸法锐钛型钛白粉,并将逐步由锐钛型提升为金红石型钛白粉。云南泽昌钛业有限公司一期年产5万吨硫酸法金红石级钛白粉项目已建成投产。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在禄丰县建设的年产6万吨氯化法金红石级钛白粉生产线,将成为国内科技含量最高、工艺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钛白粉生产装置。

从海绵钛看,曲靖市钛业厂于2005年开始建设年产500吨海绵钛生产项目,成为全省第一个海绵钛生产企业。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在禄丰县正在建设1万吨海绵钛生产项目。

作为钛业链条高端的钛材,目前昆钢集团正借鉴日本将钛和钢铁冶金生产相结合的经验,利用现有的热轧、冷轧、退火等设备能力,走“钢-钛结合”发展模式,以海绵钛为原料,配套建设熔铸、表面抛丸、酸洗、脱脂、拉桥、成品修磨和纵切等生产设备,形成完整的钛材及钛合金生产系统。2010年7月,一期年产2万吨钛材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其中包括热轧钛卷4000吨、冷轧钛卷15000吨和钛合金1000吨。二期配套的钛熔铸项目建设已经启动。

年产废水700万立方米

云南钛行业是“十一五”期间发展起来的新兴原材料产业,尚没有系统的规划作引导。规划的缺失,造成有钛矿资源优势的区域盲目招商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区域间产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十分突出。短短几年,全省钛精矿生产企业(或个体)由30家发展到200多家,乱采滥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现象严重;高钛渣生产能力由2万吨发展到45万吨,而且多数是用铁合金等其他行业要求淘汰的落后矿热电炉生产高钛渣;硫酸法生产中低档次的钛白粉在建拟建项目接连不断,并且缺乏废硫酸处理等环保治理的有效措施。同时,钛精矿生产企业与下游加工企业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一方面造成加工企业因钛精矿原料不足而频频告急,另一方面却是大量钛精矿流到省外市场。

由于钛行业发展刚刚起步,致使对钛矿资源的战略性地位认识不足,导致钛矿资源勘查投入小,钛精矿生产一度处于混乱状态,甚至无证开采钛矿资源的非法行为猖獗。高钛渣生产多达30多个企业,产能由0.22万吨到8万吨不等。已建、在建和拟建的7条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装置中,2万吨及以下规模的有4条,2万吨以上5万吨以下的有3条,只有1条5万吨生产装置。新进入钛行业发展中的冶金、云铜、昆钢等大企业集团依托各自优势自主发展,缺乏产业耦合和链条的有机衔接。

一方面表现在终极产品以中低档硫酸法钛白粉为主,而高附加值的海绵钛、钛铸锭、钛合金、钛材、钛制品等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体现在从钛矿采选到下游各产品链条间尚未形成中间产品配套的保障体系,致使各中间产品相互间呈现出“自我盲目发展”的局面。

尽管“十一五”后期地方各级政府对钛矿资源实施了整顿,初步实现了部分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目标,但尚有大部分钛矿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保护、科学开采和合理利用,致使全省钛矿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足50%,同时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目前除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高钛渣生产装置和云铜集团3万吨密闭电炉生产高钛渣外,其他高钛渣生产主要采用敞口式圆形电弧炉装备,不仅单位产品电耗高达2600kWh,而且向大气无组织排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除云南新立有色金属有限公司6万吨氯化钛白项目外,年产13万吨硫酸法钛白粉,每年将产生90万吨废硫酸和700万立方米废水。

从钛元素的发现到第一次制得较纯的金属钛经历了120年的历程。又由实验室第一次获得纯钛到首次进行工业生产,又花费了近40年的时间。许多研究者做了大量的探索,遭受一次又一次失败,终于在1948年杜邦公司取得了成功,生产出了吨位级的海绵钛。

钛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识到钛合金材料的重要性,相继对其进行研究开发,并得到了实际应用。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发展航空发动机用的高温钛合金和机体用的结构钛合金,70年代开发出一批耐蚀钛合金,80年代以来,耐蚀钛合金和高强钛合金得到进一步发展。钛合金主要用于制作飞机发动机压气机部件,其次为火箭、导弹和高速飞机的结构件。

构建攀昆钛业经济走廊

“钛业完全可以作为攀昆经济合作的先锋。”这是记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储量达100亿吨,素有“中国钒钛之都”的美称,其中钛资源储量为8.7亿吨,占全国钛资源储量的90.5%,占世界钛储量的35.2%。2012年,攀枝花钛产业实现产值58亿元,今年有望超过100亿元,并已形成我国产能最集中的钛白粉产业集群。

打开地图,从攀枝花市向南搜索,不难发现其与我省钛业核心区武定、禄劝、富民等地区紧密相连,堪称一条完美的钛业经济走廊。

从产业业态看,两地的产业交集其实早已有之,如富民的大互通公司在攀枝花已设立运营机构,而且两地钛协的交往更是频繁。因此,有业界人士认为,两地产业的相互融入,有其发展的合理诉求和必然选择。昆明、攀枝花两市地缘相近、人文相通、民俗相融,有着割舍不断的人缘、地缘关系和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历史,特殊的地缘关系为两地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其次从昆明、攀枝花两市自然资源看,矿产资源、水力资源、旅游资源相对丰富而且相似,为两地合作提供了广泛的领域;攀枝花产业以重工业为主,是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而昆明产业“稍轻”,产业结构互补性很强,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为两地的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共同的发展需求为两地的合作提供了内在积极性,昆明有向北发展的战略目标,攀枝花有向南借势的发展需求。

采访中,许多业界人士认为,钛业可以作为攀昆两地区域经济合作的先锋,并建议两地利用资源优势,做强钛业经济板块,甚至可以探讨发展“钛业飞地经济园区”,合理配置两地资源,全面加强区域合作。

据相关人士透露,为了加强攀昆两地区域经济合作,攀枝花市有关机构甚至拟订经济提案,上报攀枝花市高层判研。


相关文章

关于钢联 | 数据服务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技术支持 | 投资者关系
钢联旗下网站:大宗商品网 | 我的钢铁 | 搜搜钢 | 钢银现货交易 | 我的有色 | 我的不锈钢 | 我的农产品 | 百年建筑 | English
© 2000-2015 mymetal.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56   沪ICP备15006920号
»¦¹«θ±¸ 3101040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