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市场: 上海 华东 华南 华中 华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从谈“铅”色变到走向绿色冶炼——豫光金铅引领革命

2013-02-20 09:00 来源:新华网

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铅污染事件不断发生,社会舆论谈“铅”色变,铅工业第一大省河南也曾因发生“血铅”事件,使全行业遭受沉重打击,许多企业意识到:环境安全事件对企业的影响已远甚于经济危机。

豫光金铅集团公司作为河南省济源市的一家地方国企,如今已经成长成为我国铅工业的龙头企业,这家企业通过不断创新,从源头上进行污染防控和技术革新,已经在装备、工艺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引领着全行业迈向绿色冶炼之路。

环保——企业的第一条生命“红线”

豫光金铅在内部管理上提出三条生命“红线”,按顺序分别是环保、安全和质量。集团生产安环处处长卢笛说:“近10年来,环保问题让企业真正感到了切肤之痛,一旦环保发生问题,企业可能再没有翻身的机会!没有把环保放在第一位的认识是不行的。”

他介绍说,传统的环保治理是末端治理,豫光金铅率先在行业内提出了源头控制、工艺环节控制,企业从工艺装备的根本上进行创新解决,这就是企业近10年来得以引领行业技术革命的关键。

近年来,豫光金铅通过自主创新,先后实现了中国铅冶炼工艺的多次革命性升级。在2002年,富氧底吹—鼓风炉还原炼铅新工艺率先在豫光金铅集团应用,并随后在国内外推广,至今依然是被行业准入确定为现阶段必须采用的技术工艺之一。

2007年,豫光金铅研制成功了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新工艺,并于2010年实现工业化生产,该技术被业内权威专家一致认为“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记者在这家企业采访看到,厂区内干净整洁,绿化到位,物料运输均实现了密闭和管道化,与传统炼铅企业烟尘四起的印象截然不同。

豫光金铅集团副总经理张晓国介绍说,新工艺的投用,使得二氧化硫的回收率达到了98%,尘回收率达到99%以上,废水接近零排放,处理过的工业废水已经达到饮用标准,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80%。另一方面,吨铅加工成本下降了30%,劳动效率提升50%,每吨粗铅的能耗从360公斤标煤下降到了220公斤,并且宣告了“无焦炭炼铅”时代的到来。

九成利润来自“废物”利用

在2012年全行业整体亏损的局面下,以豫光金铅为代表的河南铅工业仍然实现了近10亿元的利润。记者采访了解到,豫光金铅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对资源的“吃干榨尽”,资源综合回收的产值只占集团的5%,而利润却占到了90%,发展循环经济对促进企业结构调整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豫光金铅凭借着在伴生金属回收领域的一系列技术突破,目前已经能从铅精矿中回收10多种有价元素,其中,2012年银的回收量达到10吨,位居国内第一。

当前,国内铅消费总量的75%以上用于蓄电池制造,而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企业多数是作坊式生产、手工拆解,重金属污染隐患突出,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另一方面,炼铅企业又面临着突出的资源瓶颈。以河南为例,铅精矿自给率仅有5%,而产量却占全国的30%,报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也是企业解决资源瓶颈的关键。

在再生铅领域,豫光金铅再一次走在了行业前端,其拥有的废旧铅酸蓄电池自动分离加底吹熔炼再生铅技术等,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开辟了我国铅冶炼行业循环经济的新模式,在减少再生铅行业污染、提高综合回收水平和资源保障能力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目前,这家企业再生铅已经占到原料总量的三成,回收量超过全国的十分之一。

以“绿色冶炼”引领行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许多炼铅企业提出了“绿色冶炼”的发展理念,并在技术革新、污染防治等方面有了较快进步。

一些企业认为,铅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规划滞后,产业布局无序;一些企业工艺落后,治污能力不强;此外还有场地过小,卫生防护距离不足等。另一方面,对铅中毒损害的准确预值、儿童血铅防治措施等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家长对血铅知识的缺失,也是导致我国儿童血铅问题存在的原因。

豫光金铅董事长杨安国说,目前我国铅年消费量已经达到500万吨,并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加,仅使用铅酸电池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经接近2亿辆。在环境安全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铅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走“绿色冶炼”之路,才能为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河南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专家也建议,未来应严格控制铅产量的过度扩张,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工艺技术,持续推进清洁生产,继续加大重金属污染物整治力度和加快再生金属的回收利用,形成循环经济特征明显的“绿色冶炼”工业。


相关文章

关于钢联 | 数据服务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技术支持 | 投资者关系
钢联旗下网站:大宗商品网 | 我的钢铁 | 搜搜钢 | 钢银现货交易 | 我的有色 | 我的不锈钢 | 我的农产品 | 百年建筑 | English
© 2000-2015 mymetal.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56   沪ICP备15006920号
»¦¹«θ±¸ 3101040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