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市场: 上海 华东 华南 华中 华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我国铜行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

2006-03-13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新华社信息北京3月12日电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铜的需求呈现阶段性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从2003年4月份开始,铜价步入快速上升通道,伦敦金属交易所期货铜价从不足1600美元 /吨直到2006年2月7日最高点5100美元/吨的历史高位。需求的不断扩大,铜价的持续暴涨,极大地刺激了一些地方和企业快速扩大铜冶炼能力的积极性,引发了铜冶炼行业盲目扩张的浪潮。
      铜冶炼盲目投资的直接后果就是使铜精矿的保障能力进一步降低,从而过度依赖进口铜精矿,进而导致国际铜精矿大幅上扬,从而最终危害国内企业和消费者利益。因此,我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对铜行业的宏观调控逐步加强。
      目前我国铜工业最突出的问题是资源严重不足,冶炼能力大大超过铜精矿的保障能力。鉴于我国铜矿资源有限,而铜产品需求又迅猛增加,铜冶炼和铜加工项目快速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贯彻“走出去”的方针,实施海外办铜矿成为解决我国铜精矿保障问题的关键。
      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铜行业出现了冶炼企业规模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企业组成联盟,铜精矿进口统一谈判机制,铜加工快速发展等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通过对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认真研究,并结合我国铜行业的具体情况,预测我国下一步对铜行业的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是:通过土地和信贷这两个方面,继续遏制铜冶炼业盲目投资的迹象;鼓励国内企业海外探矿,严格控制精炼铜的出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于废杂铜的回收利用将出现新的优惠政策。
    目录:
    (一)、我国铜工业的基本状况
    (二)、我国铜消费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三)、铜冶炼业出现盲目扩张迹象
    (四)、宏观调控力度逐步加大
    (五)、铜精矿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六)、加强实施海外办矿成为解决我国铜精矿保障问题的关键
      1、海外办矿开局良好
      2、开展海外办铜矿几点建议
    (七)、铜工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八)、我国对铜行业的政策导向
    
    图1、2000-2004年国内铜市场产量、消费量状况
    图2、2005年我国铜的产能、产量和在建能力
    图3、1990-2004年我国精铜生产、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图4、各部门对我国精铜需求量预测
     (一)、我国铜工业的基本状况
     建国以来,国家很重视铜工业的发展,在相当长时期内,铜工业被列为优先发展的产业,但受国内铜资源制约,铜矿山发展相当缓慢,到2004年末,形成矿山产铜能力仅60万吨。改革开放后大量进口铜资源,冶炼加工发展很快,到2004年铜熔炼能力180万吨,电解精炼能力240万吨和铜材加工能力500万吨规模。矿山产铜居世界第7位,粗铜和电解铜居世界第3位,铜加工材居世界第1位。
    图1、2000-2004年国内铜市场产量、消费量状况(万吨)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统计年报
     中国铜工业虽有很大发展,但消费增长速度高于产量增长速度,铜产品仍然供不应求,特别是近几年,国外大批耗铜企业搬迁到中国来生产,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到2004年末累计,中国自产精铜产量2500万吨,其中矿产铜1760万吨,占70%,废杂铜740万吨,占30%,而铜的消费量高达3620万吨,铜的自给率仅为70%,近几年则不到50%。长期依靠进口弥补不足,累计净进口精铜900万吨,成为中国有色金属中唯一短缺的大宗金属。
    2005 年,我国铜精矿金属含量产能65万吨,产量65万吨。因前二十年找矿勘探投入不足,铜资源储量十分短缺,在建铜矿的能力5-7万吨,短期内储量、产能、产量均不可能大幅度增长。粗铜冶炼能力已达到220万吨,产量192万吨,在建能力约70万吨(不含拟建)。精炼铜(电解)产能290万吨,产量258万吨,在建能力约55万吨。铜材产能650万吨,产量467万吨,在建能力约220万吨。
    图2、2005年我国铜的产能、产量和在建能力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统计年报
    (二)、我国铜消费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最近几年,我国铜消费量迅猛增加,1990年精铜消费量只有73万吨,而2004年猛增到330.4万吨,年均递增率达到11.4%,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速。特别是2000年以来,国内精铜消费量平均递增率达到14.4%,2004年铜产品消费量跃居世界首位。
    图3、1990-2004年我国精铜生产、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
    
    资料来源:有色金属工业统计年报
    我国铜消费应包括精铜消费和全部铜产品消费两部分,现讨论全部铜产品消费情况。
    2005年铜的总消费量已达到475万吨,其中精炼铜消费达到376 万吨,国内的矿产铜和回收废铜共110万吨,在全部消费475万吨中仅占24%,其余的76%以铜精矿、废铜、粗铜、电解铜、铜材五种方式进口,其中粗铜进口量每年仅10-12万吨,其余4种形成各100-120 万吨的结构均衡进口。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是世界上精铜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平均增长率是全球的2.4倍。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国精铜消费平均每年增加30万吨,是拉动世界铜消费增长的主要国家。
    国内探明铜矿储量有限,废杂铜积蓄量也不多,铜原料严重短缺,精铜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被迫大量进口铜精矿、废杂铜及各种铜产品。2004年我国进口铜精矿288万吨(实物量)、废杂铜396万吨(实物量)、精铜120 万吨、铜材120 万吨,合计折合铜金属约415万吨,占当年我国全部铜产品消费量516.6万吨的80%。
    近年来,由于我国铜消费量急剧增加,国内资源保证程度不断下降,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工程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部门均对未来一个时期国内铜需求进行了分析预测(见图4),综合各部门对我国精铜需求的分析预测,2010 年我国精铜需求量在400~450 万吨之间,2020 年精铜需求量在650~660 万吨之间。
    图4、各部门对我国精铜需求量预测
    
    资料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三)、我国出现铜冶炼盲目扩张迹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铜的需求呈现阶段性急剧增加,极大地刺激了一些地方和企业快速扩大铜冶炼能力的积极性。据统计,1998年以后,国内铜消费增长明显加快,近5年(1999- 2004)消费几乎增长一倍。2000-2004年,我国精铜表观消费年平均增长14.4%。2004年我国精铜消费占世界总消费的25%,居世界第一位。
    另一方面,从2003年4月份开始,铜价步入快速上升通道,伦敦金属交易所期货铜价从不足1600美元 /吨直到2006年2月7日最高点5100美元/吨的历史高位。同样,国内铜价也由16000元/吨上涨到48000元/吨的历史最高价。在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下,2004年192家铜冶炼企业实现利润25.03亿元,比2003年增长273.8%。
    需求的不断扩大,铜价的持续暴涨,引发了铜冶炼行业盲目扩张的浪潮。根据发展改革委2005年10月的初步调查,全国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18个,建设总能力205万吨,是2004年底产能的1.3倍,总投资超过200亿元。2004年铜冶炼投资金额30.0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90.06%。目前在建项目11个,建设总规模约115万吨,投资金额约110亿元。按目前的发展态势,2007年底将形成近370万吨冶炼能力,远远超过届时全国铜精矿资源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可能提供的铜精矿量。如果不及早进行宏观调控,就极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年加剧行业内部的无序竞争,影响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最终给整个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四)、宏观调控力度逐步加大
    2005年,我国就开始加强对国内铜行业的宏观调控。2005年1月1日起,对铜等部分高耗能产品和资源性产品恢复征收适当的出口关税,其中精炼铜出口税率由之前的零关税上调为5%,但未调整铜材出口税率。这是我国限制铜出口的开始,目的是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铜消费需求。
    由于铜冶炼行业盲目扩张的浪潮日渐明显,发展改革委在2005年10月26日工交经济运行发布会上指出,国家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采取果断措施,限制盲目投资、违规建设的冶炼能力。
    2005年1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于同意并转发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环保总局五部委联合向国务院提交的《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1)若单系统年产在10万吨以下;(2)未采用先进技术(闪速、艾萨、诺兰达熔炼);(3)自有矿山原料未达到1/4以上的;(4)未按规定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擅自开工建设的,在建的一律停建,投产的一律停产。经清理整顿后,达到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的,方可具备合格资质的企业。另外,将铜冶炼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从25%提高到35%以上。通知要求五部委联合对各地已建、在建、拟建的铜冶炼项目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凡是违反产业政策和投资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管理等规定的铜冶炼项目,一律不准建设。
    2005 年11 月,国办发[2005]54 号文件,以铜冶炼满足国内需求为原则,不鼓励出口冶炼产品,减少冶炼产品的加工贸易,以缓解资源、能源、环境的矛盾。
    2006年3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06年4月10日起,将精炼铜及铜合金的出口暂定税率由5%调至10%,铜材的出口暂定税率由0%调至10%。
    随着我国对铜行业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强,我国铜冶炼盲目扩张的势头得到了初步的遏制。
    (五)、铜精矿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铜业发展的现状是:加工能力大于冶炼能力,冶炼能力又大大超过铜精矿的保障能力。截至2005年年底,粗铜冶炼能力达到220万吨,当年粗铜产量192万吨,电解铜产量258万吨,铜加工材产量467万吨。当年全国铜的消费量为475万吨铜(含精铜320万吨),其中国内铜精矿资源和废杂铜回收提供的数量有限,还主要通过进口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我国铜工业最突出的问题是资源严重不足,冶炼能力大大超过铜精矿的保障能力。据统计,目前我国铜资源矿区数为985个,储量1800万吨,基础储量3000万吨。但是由于找矿勘探投入严重不足,2004年我国铜采选业完成投资15.56亿元,同比下降20%。二十年来国内铜矿资源几乎没有增长,矿山产量增长缓慢,铜精矿产量一直在60万吨(金属量)左右徘徊。2004年我国铜熔炼能力163万吨,当年产量132万吨,十年内国内的矿产自给率从53.7%下降到28.8%。我国铜原料的构成,已形成国内38%(铜精矿、废杂铜)、进口62%(铜精矿、粗铜、废铜)的格局,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短期内难以改变,而且对进口原料的依存度还会提高。2000-2004年,我国精铜产量平均增长12%,但是铜精矿(金属量)年平均增长只有0.58%,远远低于冶炼能力的增长。虽然预测至2010年,我国精铜消费将达到450万吨,但是受原料的制约,冶炼产量只能增加100万吨,即能达到260万吨,对国外铜精矿的依赖将大幅增长。
    由于新近扩产的产能预计有一半左右将在2007年左右集中释放,届时国际铜原料市场难以提供这么大的供给量,一部分新上项目很可能因为无原料而被迫闲置。由于我国铜原料缺口越来越大,铜企业就会为了获得原料供应只好竞相哄抬铜精矿价格。如此以来,国际铜精矿价格必然大涨,最终得益的是国外贸易商,而受损的只能是国内铜企业。
    
    (六)、加强实施海外办矿成为解决我国铜精矿保障问题的关键
    鉴于我国铜矿资源有限,而铜产品需求又迅猛增加,目前铜冶炼和铜加工项目快速发展,根据2003 年底我国保有铜储量计算,按当前开采规模,我国现有的铜矿储量仅能保证10 年左右的开采需要,即使包括基础储量在内也只能保证20 多年的开采需要。况且目前开采量也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20%左右,大部分资源和产品需靠进口解决。目前我国大宗铜产品包括铜精矿、粗铜、精铜、废杂铜和铜加工材等进口数量巨大。因此,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贯彻“走出去”的方针,实施海外办铜矿成为解决我国铜精矿保障问题的关键。
    1、海外办矿开局良好
    目前我国海外办铜矿刚刚起步,首钢地质勘探总公司通过秘鲁铁矿项目(总投资1.2 亿美元,其中首钢总公司投资1.18 亿美元)在海外站住了脚,近年又获得秘鲁某铜矿区的勘探权,国家给予一部分风险勘探基金支持,目前正在开展工作,这是我国到海外进行铜矿风险勘探的一大突破,为下一步在秘鲁开发铜矿创造了基本条件。
    进展较快的还有赞比亚谦比西铜矿(Eambia Chambishi Mine),中国有色建设集团公司投入0.8亿美元购买了矿权,2000年7月正式开工,国家进出口银行提供4.7 亿人民币出口信贷,系中非合作标志性项目,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谦比西铜矿是在原有停产矿山的基础上恢复生产,投资少,见效快,并具有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潜力。一期工程设计的生产能力为4.7万吨/年铜精矿含量,2003年全面建成投产。现有铜金属储量约300万吨,含铜品位2%以上,属大型富铜矿床,目前坑下矿山300米以上系统已恢复生产,准备进行300米以下中段开拓,设计开采深度1000米,共开拓6个中段。二期工程设计生产能力仍为4.7 万吨/年铜精矿含量和3000吨/年钴精矿含量,二期建成以后预计铜含量产能将达到10 万吨/年。由于该矿外围属我国购买矿权范围,又陆续找到大量铜储量,总的铜储量已接近500万吨。
    另外,我国还通过经济援助方式,援助建设了巴基斯坦山达克铜矿(年产阴极铜3万吨)。该矿拥有矿石储量4.13亿吨,含铜品位0.45%。设计矿石处理量450万吨/年,生产铜精矿1.58万吨。现租给中国冶金建设集团,经营期10年,2003年收入达4500万美元。
    另外,中国有色建设集团公司还在与伊朗、越南、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智利、阿根廷、越南等国探讨铜矿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国内一些大型铜业公司还同哈萨克斯坦、蒙古、越南、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商讨合作开发铜矿,也有一些进展,而且正在争取通过国家间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进行。中国有色建设集团公司与伊朗国家铜业公司签定了合资开发伊朗铜矿山的协议,其中,伊朗松贡铜矿中方以出口信贷方式承担项目建设,伊方以铜精矿偿还。总的来看,海外办铜矿进展到实际操作阶段,并且开局良好。
    2、开展海外办铜矿几点建议
    发展中国家虽然铜矿资源比较丰富,但缺乏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关系友好,在铜矿资源开发方面,中国具有市场、技术、管理的优势,双方具有合作愿望和较强的互补性。为了推进海外办铜矿事业,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工作:
    1.设立海外资源勘探风险基金,开展国外铜资源风险勘探
    吸取首钢地质勘探总公司海外风险勘探经验,组织国内有实力的地质勘探企业到国外找铜矿,优先选择周边国家和铜资源丰富国家,着重找大矿和找富矿,一旦出现风险,基金承担大头,企业承担小头。到海外买矿权建铜矿也是一种选择,但代价太大,而且优质铜矿不易买到,多数都被跨国矿业公司所占有,近几年我们碰到的都是一些劣质铜矿,开发的经济效益不高。
    2.为鼓励国内企业海外办铜矿,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经济手段予以支持
    对海外铜资源开发项目一旦获得成功,准备开工建设,银行应给予贷款或贷款担保支持,应享受国内类似项目的优惠待遇。为鼓励在海外铜资源开发中带动机电成套设备出口,应在信贷、外汇和税收方面对项目给予支持;对重大项目和大型铜矿开发,建议纳入国家经贸关系范围之内,最好由政府出面与项目所在国政府商讨专项投资政策,争取优惠条件,提供工作上的便利和出国人员安全。
    3.树立长期利用国外铜原料的战略方针
    我国铜原料短缺,需求量猛增,进口量越来越大。目前铜精矿、电解铜、铜材、废杂铜大量进口。与2000年相比,2001年到2004年,进口量年均递增率分别达到12.26%、10.73%、7.80%和9.19%,逐年高速增长。目前总进口量已居世界第一位,对国际铜产品贸易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今后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方针必将长期坚持下去,国外铜资源优于国内,在积极创造条件开发国内资源同时,应把利用国外资源摆在重要地位,争取短期内掌握一批大中型铜矿的开采权。
    (七)、铜工业结构调整的新趋势
    两会期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恭敏表示,目前我国铜调整的重点是熔炼能力,当前出现了以下方面的新趋势。
    1、随着铜矿产品的短缺和价位的迅速走高,国内铜矿找矿和勘探投资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各路资金积极寻求国内外勘探开发项目,但产量的增长尚需时日,未来五年产量仍在65-72 万吨左右(金属量),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增长。
    2、冶炼企业规模和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将逐步淘汰污染大、耗能高的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炼铜工艺。铜冶金炉将进一步大型化,更多的冶炼厂向国际大型冶炼厂和先进工艺发展,环境、能耗、资源利用将得到明显改善,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高。
    3、废铜拆解和利用迅速发展
    随着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发改委已提出了“十一五”我国再生铜的利用在铜的总产量中要达到35%以上的目标,我们预测未来五年将达到56%,即国内回收60 万吨,进口150 万吨(金属量),直接利用2/3,重新冶炼1/3,改变现在直接利用和重新精炼各一半的比例,以更加节省能源,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在进口环节的效率和政策。
    4、铜加工快速发展
    我国铜材加工近4000 个规格品种,结构极为复杂,只能由市场配置而没有进行宏观调控。2005 年我国铜材产量已达到467 万吨,进口112 万吨,出口42 万吨,虽然出口增长18.5%,但仍是大量净进口国家,加工能力已达到650 万吨,管、棒、线、带、箔五大类产品均大幅度增加,更有高精度板带五个十万吨大项目正在建设和做前期工作。未来五年,我国铜材生产能力还将快速增长,高技术含量品种将有明显增长,出口进一步扩大,有可能变为净出口国,铜材是用进口原料生产的,作为制造业大国,出口铜材是正常的,不必限制。
    5、企业组成联盟,铜精矿统一定价,统一进口谈判机制,得到巩固和发展。
    铜精矿进口,企业联盟统一谈判已运行了四年,取得了共识,还需要逐步完善。随着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和利益的一致,必将更加巩固、完善和扩大,新的大企业也将进入这一联盟。中、日、韩、印铜精矿贸易四国俱乐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些都应给予支持和鼓励的政策。
    6、继续保持多元进口结构。
    铜需求的迅速增长,国内铜资源的短缺,国际市场铜供求关系的相对平衡,我国对铜冶炼投资的调控,抑制冶炼能力的过快增长和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资源利用率低的生产能力,已经使铜的进口形成铜精矿、废杂铜、电解铜、铜材均衡进口的结构,这对防止资源进口走上铜精矿的“独木桥”而受制于人是有利的,对解决资源需求,又保持进口结构的灵活性,减轻能源、环境的压力也是有利的,应该继续保持这一多元进口格局。
    (八)、我国对铜行业的政策导向
    根据我国“十一五”《纲要(草案)》提出的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的目标,可以分析出今后5年我国精炼铜的需求量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而目前我国铜业发展的现状是:加工能力大于冶炼能力,冶炼能力又大大超过铜精矿的保障能力。由于我国铜精矿,受资源条件限制,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在未来5年我国铜行业铜精矿的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将日益突出。
    温家宝总理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当规模,坚持有保有压,优化投资结构,防止投资过快增长。继续把好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按照贷款条件和市场准入标准发放贷款。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
    由于我国铜冶炼已经出现盲目投资的迹象,如果现有政策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能增长过快的问题,预计政府将会通过土地和信贷着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控。
    在进出口方面,温家宝强调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注重优化进出口结构,努力改善进出口不平衡状况。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合理布局。适当扩大进口,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进口。
    由于我国是铜的消费大国,仅靠国内铜精矿的冶炼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国内精炼铜的在建和拟建产能虽然较大,大部分在2007年集中释放,因此国内精炼铜的大量进口依然师满足国内需求的唯一途径。根据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扩大国内短缺资源的进口的原则,可以分析出在铜精矿和精炼铜进口方面国家依然会持鼓励政策,但对于国内本已严重短缺的精炼铜,国家已经明确表明限制出口,如果目前的出口限制政策不能取得实效的话,将会推出进一步严厉的限制出口政策。
    温家宝提出资源节约工作要抓好六项措施,其中第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实施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废物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回收利用。
    随着我国铜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上可用的废杂铜积蓄量也不断增加,利用好这些再生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而且能够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社会文明和进步。根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精神,预计今后我国对于废杂铜的回收利用将出现新的优惠政策。

相关文章

关于钢联 | 数据服务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技术支持 | 投资者关系
钢联旗下网站:大宗商品网 | 我的钢铁 | 搜搜钢 | 钢银现货交易 | 我的有色 | 我的不锈钢 | 我的农产品 | 百年建筑 | English
© 2000-2015 mymetal.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56   沪ICP备15006920号
»¦¹«θ±¸ 3101040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