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市场: 上海 华东 华南 华中 华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生存还是毁灭? ??铜加工企业面临严峻挑战

2006-03-06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今年2月初,随着国内铜价上涨至50000元/吨以上的高价位,铜加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形势变的更加严峻。2004年11月份,当铜价近年来首次突破30000元/吨的时候,市场曾经认为铜加工企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现在看来,30000元/吨只不过是铜价上涨的刚刚开始
    近期,虽然国际、国内铜价展开了一轮振荡下跌的走势,但按照铜价长期运行的趋势分析,铜价的上涨还不会就此结束,回调很有可能只是铜价上涨中的一段插曲,未来铜价上涨至60000元/吨的价位并非不可能出现,特别是在LME期铜63个月的合约价格也就是5年后合约的价格已经超过3000美元的情况之下。
    对于铜加工企业来说,如果铜价在目前的位置稳中有降当然是最为理想的,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在价格处于历史高位水平的情况下,铜价大幅波动甚至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铜加工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生存还是毁灭
    高铜价给铜加工企业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紧张。在企业产销规模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铜价从25000元/吨上涨至50000元/吨以上就意味着铜加工企业需要增加一倍的流动资金,如果从2003年的14000元/吨算起,当前企业的流动资金需要增加300%,流动资金的压力使得企业随时都有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巨大风险。
    二、生产成本逐渐上涨。铜价上涨绝非是一支独秀,而是全球范围内包括基础原材料在内的资源性商品全面上涨的一部分,对于铜加工企业来说,不仅企业生产所需要的水、电、油、汽价格全面上涨,而且钢铁、有色金属等基础原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深加工产品的价格提高也在推动企业生产成本逐渐上涨。
    三、铜加工材加工费急剧下降。由于铜价的上涨速度和上涨幅度远远大于铜加工材终端产品价格的上涨,铜价的上涨不能够通畅的向下游转移,致使铜加工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铜加工材加工费水平急剧下降。以空调管为例,内螺纹空调管加工费从2001年的12000—15000元/吨下降到了2005年的7000—8000元/吨,降幅超过40%;而光面铜管的加工费则由最高时的7000/吨元下降到了当前的3000—4000元/吨,降幅接近60%。
    四、原料市场风险不断加大。铜加工材产品的计价是由原料费和加工费构成,随着原料费的上涨和加工费的下降,原料在铜加工材产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2002年铜价全年的波动幅度不过2000元/吨,而今年年初以来,铜价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上涨幅度就达到了10000元/吨,巨大的市场风险给铜加工企业的生存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一笔合同操作不慎,甚至就有可能给企业造成灭顶之灾。
    2005年12月份,一家铜线缆企业获得了一项供货合同,为期半年,每月向用户交付300吨产品,其中铜原料费价格为39000元/吨。当时上海期货交易所0601—0606期铜合约的价格均低于39000元/吨的水平,企业本来应该按照生产进度和原料采购进度进行相应的套期保值。但由于受到“国储铜”事件的影响,这家企业认为铜价已经处于历史高位,预计今年铜价将会大幅下跌,因此放弃了保值操作。到了今年2月初,铜价上涨幅度已经超过了10000元/吨,企业如果继续按照合同供货将会造成严重亏损,而如果违约的话,不仅将会面临违约金的处罚,而且还会丧失来之不易所取得的市场份额,在连续亏损生产了两个月后,企业不得不逐渐停产,苦苦等待铜价的下跌。实际上,除了这家企业以外,在铜价从40000元/吨上涨至50000元/吨以上的过程当中,还有大量的铜加工企业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企业的经营风险日渐加大。
    从目前情况分析,铜加工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加工费收入的下降、铜价的高位运行都将长期存在,如果没有形成足够的风险意识、缺乏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铜加工企业将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市场挑战。
     “清库”难见成效
    在铜价的上涨过程中,铜加工企业和下游终端用户也采取了相应的应对策略,那就是“清库”,但这种被动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生存危机。由于大部分终端用户对行情的上涨预料不足,特别是在铜价上涨到30000元/吨之后,消费企业纷纷抵制高价,不愿买入,绝大多数的用户坚持随用随买的采购策略,采用降低采购数量、增加采购批次的采购方式,同时对自身的原料库存、半成品库存以及制成品库存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库”。而且这种情况不仅仅只存在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也普遍存在。
    随着铜价的不断上涨,企业“清库”的行为也逐渐接近尾声,其后果也逐渐显现。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时间之后,铜加工企业库存几乎降到了极限,可以说已经无库可清。在“清库”的同时,不仅绝大多数铜消费领域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成品率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而且无论是铜加工材产量还是终端产品的产量还在继续增长,企业的周转库存水平并不具备大幅下降的条件。过早的“清库”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压力问题,反而使企业丧失了在铜价上涨过程中取得额外收益的机会。尤为严重的是,由于企业缺乏足够的原料调节能力,只要生产需要,无论铜价是在什么位置,都必须立即购买,“清库”最彻底者往往就是铜价最高的购买者。由此可见,在铜价上涨的过程中,铜加工企业始终扮演着现货空头的角色。在铜价从25000元/吨上涨至50000元/吨以上的情况下,企业如果要维持同样数量的金属占用资金,就需要“清库”50%以上。2005年我国铜加工材产量达到了466.80万吨,增幅超过10%。如果按照铜材产量10%作为企业周转库存的话,466.80万吨的铜加工材产量就需要46万吨左右的周转金属,也就是说在铜价上涨的过程中包括铜加工企业在内的消费企业的周转金属至少“清”掉了46万吨。
    根据国际铜业小组公布的全球金属平衡的统计数据,2005年铜市场供需缺口远远小于2004年的水平,还不能够圆满的解释出铜价2005年以来为何有如此迅猛的涨势,那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铜消费企业大规模的“清库”行为。在铜消费领域需求继续保持增长,消费企业周转库存仍处于及低水平的情况下,铜价的调整幅度不会很深。
    回调是上涨中的插曲
    即使是最坚定的看涨者恐怕也没有预测到铜价的上涨是如此之高,如此之快,今年年初,巴克莱资本在短时间内几次上调今年铜价的预期,而麦戈理银行也在2月初又一次调高了铜价的预测。
    笔者认为,铜价的上涨离不开基金的买入,特别是传统基金以外的宏观基金和养老基金的介入,但商品价格最终还是由其自身的供求关系决定,在市场供求关系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以前,正如罗杰斯所言,跳水不过是数年牛市小插曲。在近期的回调当中,铜价相对于铝价走势的稳健就足以说明短缺型的上涨和成本推动型上涨之间的不同。
    在谈到铜的金融属性的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同样是大宗有色商品的氧化铝价格从150美元/吨上涨到了610美元/吨,涨幅超过了400%,但氧化铝还是氧化铝,并没有看到什么特殊的金融属性。那么铜价如果从1500美元/吨上涨400%达到6000美元/吨的话,从理论上来讲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也并不需要什么更为特殊的金融属性来支撑。
    在全球铜市场供应方面,虽然铜价高启,但近年来并没有大型的铜矿被发现。例如:像Escondida、Grasberg这样的巨型铜矿。预计到2008年以前,全球矿产铜的增长幅度不会超过2%。而在消费方面,全球经济稳步增长给铜市场消费提供了持续的动力,除了传统的工业发达国家以外,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铜消费增长尤为突出。今年,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电网建设等固定资产投资的进一步加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投入的增长,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消费需求的增加,我国铜消费需求强劲增长的势头还会继续。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到570.7万辆和575.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2.55%和13.54%,如果再加上16万辆进口车的销售数量,市场规模已超过日本本土,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巨大的市场消费潜力由此可见一斑,铜价高启所产生的替代的压力不会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消费增长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为了生存必须买入
    虽然铜价的涨幅是如此的“出乎意料”,如此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作为铜加工企业来说,并不能像期货投资者那样可以选择交易品种,无论铜价是涨还是跌,为了生存都必须买入。一、铜加工材市场的竞争正演变成原料的竞争。随着原料价格在铜加工材价格中的比例不断加大,铜加工材市场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变为原料价格的竞争。铜价的大幅上涨已经使得铜材终端用户对铜加工企业在加工费上每吨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折让失去了兴趣,纷纷要求企业在原料的作价方式上进行调整,以获取低于市场价格的原料价格,这就迫使铜加工企业必须能够获得稳固的、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原料供应渠道。这在铜材招投标的市场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在铜材招投标市场中,企业如果按照招标当日的市场原料价格进行投标而不进行原料价格折让的话,可以说基本上就没有了中标的机会。
    目前,我国70%以上铜资源需要进口,铜资源紧张的形势在长时间内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善,随着江铜集团、铜陵有色、大冶有色等电铜生产企业不断向下游铜加工材领域进军,铜加工企业之间铜资源的争夺战将会愈演愈烈。如果铜加工企业没有稳定的原料供应渠道,还是仅仅依靠现货市场进行原料采购的话,企业的原料紧张的生存危机就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铜价风险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企业管理的问题。铜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采用的是“以销定产”的经营方式,一般采用“原料价格+加工费”的计价模式进行产品销售,按照这种经营方式,原料价格完全是由下游用户承担,在理论上铜加工企业并不会受到铜价波动的影响,也不会承担由于铜价波动所造成的损失。但是,如果铜加工企业由于生产组织节奏以及销售、采购衔接等原因不能够作到原料购销之间完全平衡的话,那么企业就会面临铜价波动的巨大风险。
    在铜价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健全的风险防范措施,铜价波动的风险可能还不太明显。而当铜价逐渐上涨而且波动程度日益加大的时候,铜价波动的风险就开始逐渐显现。当铜价在20000元/吨的时候,铜价波动10%不过2000元/吨,对于大部分铜加工企业来说还能够接受;而当铜价在50000元/吨以上的时候,铜价10%的波动就意味着5000元/吨以上的市场风险,这基本上就吞噬了企业全部的加工费收入。在高铜价状况下,下游用户长期订单开始减少,原料供应又日趋紧张,加上由于流动资金紧张的影响,企业生产组织难度逐渐加大的因素的作用,由于原料价格波动给企业所造成的风险就会日益加剧。
    在今年1月4日至2月6日这19个交易日里,铜价从44000元/吨上涨到了50000元/吨以上,平均每天的涨幅达到了315元/吨,如果企业没有严格按照产品销售进度来安排原料采购进度的话,那么原料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就可想而知。也就是说,企业真正的经营风险也并非来自于原料市场,更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铜价波动风险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企业管理的问题。解决原料价格波动风险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要理顺企业的购销环节,将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计价周期做到有效衔接。
    目前,我国铜加工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00余家,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势在必行。高铜价在给铜加工企业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那些风险意识强,管理水平高的铜加工企业提供了资产重组、兼并扩大的良好机遇。铜加工企业只有充分意识到企业生存的危机,才能抓住发展壮大的历史机遇,真正做大做强我国的铜加工工业。
    

相关文章

关于钢联 | 数据服务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技术支持 | 投资者关系
钢联旗下网站:大宗商品网 | 我的钢铁 | 搜搜钢 | 钢银现货交易 | 我的有色 | 我的不锈钢 | 我的农产品 | 百年建筑 | English
© 2000-2015 mymetal.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56   沪ICP备15006920号
»¦¹«θ±¸ 3101040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