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市场: 上海 华东 华南 华中 华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供求关系理性调节 铜市走向价值回归

2005-05-13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一、 行情回顾
    2002年以来,随着全球宏观经济逐步走出通货紧缩和衰退的阴影,在黄金、石油及农产品价格强劲上涨的拉动下,商品期货市场各类商品的价格终于了摆脱了连续6年下降通道的束缚,从长期的低迷中崛起,催生出又一个崭新牛市的来临。
    2005年伊始,铜市场的行情波澜壮阔, 牛气冲天。每年3–5月是传统的消费旺季,作为全球铜消费发动机的中国铜现货坚挺, 中国消费的购买扩大了全球供给缺口,加之国际基金高位狩猎中国跨市套利盘, 国内外铜价疯狂飙升, 连续刷新历史纪录,LME期铜于2005年4月12日触及3338美元/吨历史新高。正处于消费旺季的中国铜市则更令人吃惊:国内市场浓重的“缺铜恐慌”情绪使消费商为保住产品市场份额而抢购现货,上海市场铜现货价格于2005年4月12日达到36400元/吨历史天价。上海期货价格亦达到33620元/吨本轮牛市循环新高。
    投机市场的行情总是在怀疑中诞生,在分歧中攀升,在疯狂中结束。2005年4月14日,国际基本金属前日全线暴跌,LME铜剧跌2.2%,报3193美元;上海期铜现货4月合约一度跌停,下跌1450元。上海期铜6月合约收盘报31710元/吨,下跌1270元, 跌幅达3.85%。2005年世界经济走势扑朔迷离,中国宏观调控的举措又不断出台,经济能否软着陆又添变数。后市期货价格如何演绎?
    我们的观点是: 无论是从宏观基本面,供需平衡,还是从技术面角度分析, 铜价的牛市五浪已经结束,漫长的熊市循环已经开始。铜市战略性抛空的时机已经来临。
    二、 全球经济开始降温
    自2001年以来,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并在今年6月份将利率降至4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1%。同时,布什政府提出了大规模减税计划,目的就是鼓励消费者增加开支、促使个人与企业增加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复苏。通过一系列降息减税措施,推动了企业尽快走上扩张之路,带动美国经济加快复苏。表面看来,2002年以后全球经济确实是在好转。IMF统计全世界GDP在2004年的增长为5%,相当于2001年~2002年平均增长水平的两倍。这是近20多年来最快的增长。
    1. 建立在巨额财政赤字基础之上的美国经济增长难以持久
    此次全球经济复苏和以往的经济复苏不同,因为这次复苏极大地依赖于政策杠杆的刺激作用。刚刚起步的全球经济复苏能否摆脱对政策刺激的依赖,从而转变为能够自我持续的增长呢?在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主体中,传统的稳定性政策杠杆正在满负荷运作。货币政策尤其如此,至去年,中央银行已经将政策利率压到了最低水平-日本是零,美国是1 %,欧洲2%。财政政策也是这样,日本的财政赤字是7%,美国是5.7%,欧元区的主要国家则越过了原来约定的3%的门槛。当然这样的财政情况还没有达到历史记录,但目前的情况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为全球经济提供刺激,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
    著名的投资巨头巴菲特说:“给我一万亿美元,我就能还你一个经济繁荣增长的时代。”这也正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美国经济状况,美国建立在巨额债务之上的经济增长是十分危险的。美国GDP的三分之二都是靠消费者支出带动的,但实际情况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好。虽然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呈下降趋势,但那只不过是统计方法巧妙运用的结果。居民的收入及增长情况也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各种数据来看,居民工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微弱的收入增长对继续推动消费支出增长十分不利。
    去年以来,FED的7次升息目前已经发挥作用,股市低迷,汽油价格高企,势必影响到营建和抵押贷款市场,令消费者信心出现转折。
    消费开支是美国经济的支撑,为经济的拉动贡献三分之二的力量,因此消费者信心下降可能意味著软著陆。美国最新数据显示: 3月工业生产成长0.3%,符合预期,不过2月工业生产则下修为增长0.2%。美国4月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至88.7,3月为92.6, 揭示由于能源价格的上涨, 给企业和消费者已构成影响。制造业指数下滑至两年低点,这进一步证实了工业生产正在放缓的情况。
    2004年美元出现的大幅度贬值, 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场货币危机,这是十分危险的。很明显,高债务、低储蓄(大约占GDP的1%)绝不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模式。因此,预计美国经济可能会在2005年开始陷入不景气之中,并将持续到2007年。而康德拉蒂耶夫经济周期预测美国经济将衰退到2010年。
    2.中国经济并未着陆,宏观调控任重道远
    2004年中国GDP增长达到了9.5%,至136,500亿元。全年工业增加值62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6.7%。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9%,涨幅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主要是受上年涨价滞后因素的影响。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6%,房屋销售价格上涨9.7%。
    200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355亿元,同比增长9.5%,比去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415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重工业增长16.3%;轻工业增长16.0%。分产品看,发电量、原煤、钢材分别增长13.0%、9.1%和22.4%,微型电子计算机、移动电话机、传真机分别增长57.5%、23.9%和34.1%。汽车生产增长1.6%,其中轿车下降2.8%。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98亿元,同比增长22.8%,比去年同期回落2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037亿元,增长25.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962亿元,增长12.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324亿元,增长26.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4.0%,铁路投资增长4.3倍。水泥、冶金等行业投资继续得到抑制。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分别下降2.9%和1.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6.0%。
    2005年一季度,市场物价平稳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6%,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1%。
    一系列数据出人意料地达到了近年来最高峰,超过了国内外经济学家们的预计。毋庸讳言,2004年我国经济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有许多隐忧。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是否会卷土重来?煤电油运的紧张状况能否得到缓解?通货膨胀是否重新抬头?如果以上几个问题处理得好,则2005年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平稳的发展,但如果处理不当,造成投资增长过快,原材料、能源瓶颈行业继续制约经济发展进而导致通涨攀升,则不排除政府采取新的更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并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0月29日起上调利率。这是自1995年7月以来,央行首次上调存贷款利率。
    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要警惕出现房地产泡沫,政府高层已经发出强烈的降温信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3月17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将现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并建议提高最低首付款比例。这是继去年10月29日调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后央行的又一次加息举动。
    2003年以来,中国持续发生的“煤荒”,“电荒”,“油荒”等一系列能源危机现象,向中国的经济专家和政府官员们发出了强烈的警示。随着国内通货膨胀的苗头越来越明显,央行在前期不断出台宏观调控的措施之后,再次对资金市场施以重手, 其紧缩银根的金融政策已越来越明显。对一些发展过热的行业,比如房地产、钢铁、水泥行业,政府将采取措施降温。
    预计到2005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会开始适度放慢。发展过热的行业经历了数年的高速增长,一旦发展速度降下来,原材料的消费随之萎缩,制造业产业链中的库存,包括中间产品、零配件以及产成品中可能会出现多余的库存。这将极大地冲击包括铜在内的商品期货一年多来的持续上升行情。
    3.高油价拖累世界经济
    自2001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在波动中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2005年4月4日一度达到每桶59美元,最终能否停止上涨还有待观察。石油价格的上涨,虽然会增加OPEC和其他石油输出国收入以此促进其经济增长,但石油在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价格的上涨无疑会通过减少企业利润、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居民消费负担等减弱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对世界经济乃至相当一部分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国际能源机构(IEA)分析认为,石油价格上涨的第一年将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放慢0.5个百分点,即2550亿美元,到2008年随着石油输出国对石油进口国需求的增加,影响才逐步消失。亚洲开发银行对两种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结论是当石油价格持续上涨10美元时,将减缓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当石油价格持续上涨20美元时,将减缓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展望2005年,受石油价格、中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对世界经济循环脆弱的预期,世界经济增长可能会有所放慢。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GDP增长4.3%,比2004年的5%回落0.7个百分点。IMF指出,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为遏制通膨压力,采取了小幅升息的"恰当的"政策.FED自去年6月以来已连续七度升息,每次均升息25个基点,目前联邦基金利率为2.75%。2004年美国GDP成长达4.4%, 据IMF预测,2005年将放缓到3.6%的增长水平。在对全球经济状况更大范围的评估中,2004年中国GDP成长9.5%,IMF预测2005年将放缓到8.5%的增长水平。IMF指出,欧洲和日本的经济成长率滞后,令人担忧。
    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重要经济数据来看,OECD领先指标六个月变化率2004年1月份开始出现了连续性下滑,基本确认它已经见顶,结合其他领先指标,预计全球经济在2004年9月份见顶的可能性较大。
    三、 全球铜市供求关系由紧缺转向平衡
    1. 世界铜资源蕴藏量十分丰富,铜的消费完全不会造成资源的耗尽。
    根据美国地质勘查局(USGS)的统计数据,1950年世界铜储量仅仅为9100万吨,而在1950年至2004年这54 年当中,世界新发现的铜储量总计达到了4亿吨,是1950年铜储量数字的4.4倍,到2004年世界铜储量已经达到了4.75亿吨。这里所说的世界铜储量是指含铜的、根据历史科技水平有可开发经济价值的矿脉,5 0年来技术进步和技术革新,探矿、开发活动所增加的铜探明储量远远超过了铜资源的消耗量。
    在所有的金属品当中,铜的再生性能最好,从理论上来讲可以做到100%的回收,这与煤炭、石油等能源类商品有着本质的不同。无论经过多少次回收,通过精炼之后,铜始终能保持持久性、可塑性、导电和导热性、抗腐蚀性等基本属性,并满足生产加工的需要。做为人类文明史中回收历史最长的材料,在过去1 万年中开采的所有铜中,有80%仍在继续使用,现阶段每年回收后的铜基本上可以满足世界超过40%的铜的需求量。从这个角度而言,世界上铜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铜的“消耗”完全不会造成资源的“耗尽”。2. 全球铜冶炼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近年来世界铜冶炼工业技术进步发展十分迅猛,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铜工业在开采、冶炼产量大幅增加的同时,生产成本不断降低。目前,火法冶炼技术已经由传统的鼓风炉、反射炉发展为先进的闪速、熔池熔炼技术,而湿法炼铜技术的成熟发展更是极大的降低了铜的生产成本,智利国营铜公司今年1 -9月份每磅铜的现金成本已经由2003年的42.2美分下降到了32.6美分。自1968年世界上第一座湿法冶炼铜厂投产以来,湿法铜的产量增长迅速,2 003年世界湿法铜的产量达到271.2万吨,已经占到世界铜产量的24.83%。目前,世界铜冶炼产能足以满足现阶段铜消费增长的需求,并不存在冶炼产能对铜市场供应的瓶颈制约问题。
    3.高铜价令重获暴利的生产商纷纷扩产。
    全球精铜的生产平均成本大致在1450美元/吨左右,期铜目前的价位使得铜矿有极为巨大的盈利空间,市场的规律会调节商品价格。一年多来全球铜价飙升, 令多年来为铜价低迷所困扰的矿产商重获暴利,世界各地铜矿纷纷复产。
    对于能源以及基础金属等商品来说,由于供应链条复杂,供应周期较长,从勘探开发到最终形成有效供应的时间存在较长的滞后性,铜市在去年以来的大牛市中,虽然原材料价格已经大幅上涨,但是时至今日,铜精矿产量已经提高,T C/RC费用也明显改善,但是精铜供应依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就使得市场在面对供应紧张、需求强劲的矛盾时,调节供应的时间周期很长,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国际铜研究组织最近指出,全球铜矿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加上预期中2 005年全球精炼铜用量增长减缓,将会使2005年全球精炼铜供应缺口达到22万吨, 2004年全球精炼铜供应缺口将达到大约70.1万吨,这将高于2003年37.6万吨的水平。预计2004年全球精炼铜需求将提高5.7%,而2005年将提高4 .1%。
    生产商增产的确如火如荼: 全球最大的产铜国智利国家统计局表示, 2004年全年铜产量为5,388,427吨,年增9.8%。智利政府铜业委员会称,未来几年智利铜业将呈现大规模增长,受投资额将达到约100亿美元推动. 由于铜价高企且中国需求旺盛,铜业中期前景光明,因此大中型企业纷纷开发新项目.2004年智利铜业的获利料将达到142亿美元. 2005年智利铜产量料为550万吨,但不久后可能增至600-700万吨.
    智利国营铜公司codelco每年的铜产量大约为175万吨,其中90%是精炼铜。Codelco生产纯度大约为99.9%的电解铜,该公司每年的精炼铜贸易量约占全球精炼铜贸易量的2 5-30%。该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铜储备,目前预计该公司的铜储备在1.2亿吨左右。目前该公司正致力于将铜的年产量在2015-2030年间提高至3 00万吨。 Codelco认为,2004年全球铜价将会达到平均每磅1.3美元的水平,但codelco预计未来铜价将无法维持在这个水平。如果未来铜价仍旧维持在每磅1.3美元的水平,那么铝和塑料替代铜的使用量就会提高。Codelco认为未来铜价将会达到大约每磅1美元或者每吨2200-2500美元的水平。
    全球铜生产巨头菲尔普斯道奇公司指出,该公司将在2005年将铜产量提高10.8万吨。2004年,BHP Billiton有限公司也将其在智利的埃斯孔迪达铜矿的年产量提高了20%而至120万吨。而巴西的淡水河谷也在2004年7月份启动了Sossego铜矿的生产,该铜矿年产能为14万吨。
    Freeport-McMoRan铜金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铜矿公司,该公司在1月18日宣布,该公司2004年第四季度铜产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而至19.1万吨。该公司旗下的Grasberg铜矿已经恢复了高品级铜矿石区域的开采。
    中国2004年全年铜产量提高了18%至204万吨。中国的主要冶炼商明年将会充分利用较高的铜加工费来提高阴极铜产量,预计2005年中国的阴极铜产量将会比2004年产量再增长11%。
    4.因成本提高,铜产品生产商不得不减少消费量。
    中国铜主要零售地区上海的交易商表示,在过去一个月内现货铜的需求量已经有所下降,现货购买商对远期交货的铜价格低于即期交货的价格高到很失望。 终端铜使用者不愿意购买高于36000元/吨的现货铜。除非终端产品价格自己上涨,否则铜产品生产商不能够提高他们的产品价 格。但是在过去几个月中象空调等终端产品价格并没有提高,因此铜棒和铜线等产品价格也不能上涨。
    工业业内人士称如果现货铜价格依然维持在这么高的水平上,那么中 国的铜消费量将会有所下降。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的紧缩信贷政策将会放缓今年全年的经济成长率,也会影响许多现货铜的主要购买商中小型铜产品生产公司,没有足够流动资金的工厂已经受到了影响,许多已经关闭。
    最新数据显示:2004年12月中国铜加工材产量为34.9万吨, 同比增长率-7.6 %;首次出现负增长。2005年2月中国铜加工材产量为29.3万吨, 同比增长率-2.7 %;再次出现负增长。
    预计2005年中国铜用量增长将低于供应增长水平。铜价上扬已经使得中国消费商推迟建立铜库存。而2004年至今,上海期货交易所可交割铜库存已经下降了69%。而LME铜库存在过去的一年内也将了89%而至不到4.4万吨的水平。由于铜价高企,目前中国铜消费商仅仅持有少量的铜库存,而大部分需求都通过即需即购的方式进行采购。2005年中国铜用量增长放缓也会拖累全球铜价。2004年,中国铜需求提高了12%而至330万吨,预计2005年中国铜需求增长将会放缓至9%。中国政府已经实施了包括紧缩银根和更为严格的土地控制等措施来放缓经济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最近的报告指出,2004年第四季度中国GDP增长出人意料地达到了9.5%的增幅,随后JP摩根将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8.2%提高到了8.5%,而莱曼兄弟公司也将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从早前的8.3%提高到了8.8%。
    荷兰银行指出,未来中国仍将会是决定铜价走势的关键因素。预计2005年,中国铜用量增长将会达到9%而至360万吨,而2004年中国铜用量增长达到了12%而至330万吨。2004年,全球铜供应缺口大约为75万吨,而2005年全球铜供应缺口将会缩窄。
    5.在价值规律作用下,铜市最终将向供求平衡转化。
    BME公司和标准银行预计,2005年全球精炼铜供应缺口将会在2004年的基础上缩窄。 投资银行巨头高盛则预计2005年全球精炼铜供应将过剩31.4万吨,而其预计2004年全球精炼铜供应缺口将达到40.1万吨,2005年全球精炼铜供应过剩将出现在2005年的下半年。
    不应忘记,每磅1.00美元(每吨2200美元)的铜价对矿产企业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价格了。
    四、生产商对基金的阻遏才刚刚开始
    铜作为全球性的商品与世界经济息息相关---影响其供求关系的因素包括生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关税变化、利率变化、汇率变化、地区及世界经济状况以及市场人气、资金流动等因素,而上述因素是可以通过严谨的调查与研究发现规律与周期性变化,并且能得出预见性的趋势预测,这正是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以及庞大的流动资金的国际基金所擅长的。铜期货已经有近150年的历史,它以规范的管理、较强的趋势性、理性稳健的运作、以及良好的流动性,已经成为基金重要的投资领域。从1986-2004年的COMEX精铜市场的基金净多头持仓演变过程来看。1986-1989年、1994-1995年、1996年-1997年、2003-2004年的铜价涨势行情,基金通过头寸调整,对行情起到了明显的推波助澜作用。
    宏观基金作为市场价格的先知先决者和驱动者,无疑是此波涨势的始作俑者,在两年来推高价格的过程中,LME和COMEX铜市一直处于增仓状态,2003年10月,CFTC持仓报告所显示的基金净多部位增至近5 万手历史纪录。但基金在期铜的净多头寸有大幅度减少的迹象,但消费商—商业买盘则加大了买入力度。这样一来,与2004年春夏之交的情形很相似。
    商品期货一方面具备金融属性,另一方面也具有商品属性。期铜也是如此,铜毕竟不是黄金,不具有完全的保值、增值功能。铜的价格在相当长的阶段高于其生产成本一倍的时期, 铜的商品属性逐渐压倒其金融属性。基金“卖空美元,买入期铜”的对冲套路也支持不了铜价的历史高位。
    价格是平衡供求关系最好的调节器。铜市运行三年的牛市上涨行情已经演绎到疯狂状态,,铜价目前的价格已经远远脱离其成本。随着供应周期逐渐恢复,铜市供求关系最终将由短缺向供求平衡转化。
    五、未来美元反弹也将成为铜价下跌的重要原因。
    商品期货价格变化,主要遵循商品的供求规律,这是期货行情波动的基础。但当作为表示商品价值的货币发生改变时,商品价格变化就会脱离供求规律。近期期货价格越来越受制于汇率波动就是客观明证。
    自2004-2005年的一段时期以来, 基金的铜市多头部位建立利用了美元疲软的相应对冲机制,对铜价的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甚至主要的地位。未来美元反弹也将成为铜价下跌的重要原因。2005年,随着美联储此前已经连续7次加息,美元对欧元汇率将结束为期三年的下跌趋势。基金的建仓与平仓几乎总是伴随着美元的涨跌,而美元近期剧烈的上涨如果从相关性上考虑的话,除了成为基金进一步建仓的理由之外,并没有触动消费者或贸易商也按基金同样的思维逻辑去做市。随着近日来基本金属和贵金属价格的大幅下挫伴随着美元大幅反弹, 从汇率和商品之间的对冲机制是否会演变成牛熊市场的转化?这可能是引发对冲基金成为后市下跌做空驱动力的关键。
    六、商品整体处于牛市向熊市周期循环过程中
    价格是调节供求矛盾的最好武器。三年多来全球商品价格飙升, 令多年来为价格低迷所困扰的生产商重获暴利,世界各地纷纷复产扩充产量。而消费商则因为原计划高价格无法传导到下游产品,而被迫压抑消费。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商品市场最终将向供求平衡转化。
    从供应链条看,原材料商品和农产品的一个最大区别在于,农产品的供应容易受到价格信号的调节,今年种多了价格跌了,第二年就会种的少,价格就会回升,抛开天气的影响因素,粮食价格走势呈现出明显的一年一度的周期性。但是对于能源以及基础金属等商品来说,由于供应链条较长,从勘探开发到最终形成有效供应的时间存在较长的滞后性,也就使得市场在面对供应紧张、需求强劲的矛盾时,调节供应的时间周期就很长,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但都有较强的周期性。
    据IMF统计,1957年1月—1999年8月期间,世界上6种重要的商品价格(精铜、可可、大麦、棉花、咖啡、大豆饼)的运行周期分别是(7年、5 年、8年、7年、7年、7年),平均周期为7年。大部分商品的前一个周期的高峰出现在1994-1996年,2003-2004年正好是新周期的开始。
    而大豆,橡胶,棉花等商品供应周期较短,价格趋势随着产量剧增已经于2004年先后进入长期熊势, 那么目前国际市场的农产品价格整体下跌就不难理解了。国际上某些人和机构由于憧憬中国的经济传奇,印度的经济神话而唱多十年商品牛市的观点,更具有大跃进的味道,甚至于别有用心。阴阳相伴相生,盛衰相倚相伏,天下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我们祖先的辩证法,在商品价格的运行规律中,再次得以印证。
    从LME期铜36年走势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铜价运行是非常有节奏的。根据价格的涨跌幅度,可大致分为4个周期。1970-1978年、1978-198 6年、1986-1993年、1993至2004年,每个周期平均运行6-8年。但每隔两个周期进行的时间调整要相对延长1-2年。由于前周期的时间高点为1 995年,按照平均周期6-8年并适当延长1-2年,那么最近一个周期高点正好落在2004年前后。
    七、技术面分析
    从技术上看,2005年4月13日罕见的自由落体长阴线除了给投资者震撼以外,铜价击穿3200美元/吨一线,技术图表遭到极大破坏。从这一点出发,铜价的牛市五浪已经演绎完毕,可能牛市已经结束。
    由于近期跌幅较大,在89日移动平均线支撑,在经历了大幅下跌之后,预计LME三月铜价会先反弹接近至前期的3200平台,构筑复杂顶部,等待13日移动平均线等中短各均线系统下压发散,演变为空头排列,而后再振荡下行。
    我们预测: 铜期货价格的熊市下跌浪已经于2005年4月13日开始。2005年4月将开始新的一波跌势, 2950美元/吨将是第一个目标位; 而后将在2005年二季度消费旺季中反弹,最高点可达3150美元/吨。熊市第三大浪的主趋势将在2005年三、四季度展开, 2005年最低点可见2500美元/吨。漫长的熊市循环将延续到2007年底,抵达铜市历史价格区间的底部。
    结论:铜市运行三年的牛市上涨行情已经演绎完毕,铜价目前的价格已经远远脱离其成本。随着供应周期逐渐恢复,铜市供求关系最终将由短缺向供求平衡转化。2005年铜价熊市循环即将展开,一旦世界经济放慢, 铜价将有较大下跌空间。在设置止损的前提下, 建立战略性空头头寸, 把握历史性的机遇, 捕捉熊市主跌浪, 投资铜期货将赢得可观利润。
    

相关文章

关于钢联 | 数据服务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技术支持 | 投资者关系
钢联旗下网站:大宗商品网 | 我的钢铁 | 搜搜钢 | 钢银现货交易 | 我的有色 | 我的不锈钢 | 我的农产品 | 百年建筑 | English
© 2000-2015 mymetal.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56   沪ICP备15006920号
»¦¹«θ±¸ 3101040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