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市场: 上海 华东 华南 华中 华北 东北 西南 西北

2002年我国铜产品外贸分析

入世促进外贸增长

2003-02-28 00:00 来源: 我的钢铁
    进出口额分析
    2002年是我国入世后的第一年,有色金属产品外贸异常活跃。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全年实现
    进口额140.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1%;出口额65.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88%。其中,铜产品进口额64.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49%,占有色金属产品进口额的46.24%;出口额7.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01%,占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额的11.46%。
    2002年我国铜产品的外贸逆差为57.25亿美元,占全部有色金属外贸逆差74.42亿美元的76.93%。
    通过对上述数字的分析,可以看出2002年铜产品进出口额具有以下特点:
    1.入世后,铜产品进口关税的减让,促进了进口额增长幅度的加大(2001年的增长幅度为5.84%);同时,尽管国际经济环境不甚理想,我国铜产品的出口依然大幅度增长,并且增幅大于同期进口,扭转了2001年出口额下降的局面(2001年出口额比上年下降25.10%)。
    2.铜产品依旧是我国有色金属产品外贸中,用汇最多的品种,有色金属产品的外贸逆差主要来自铜产品的进口。虽然2002年铜产品的外贸逆差比上年增加,但是由于出口额的大增,因此,进出口额之比已从上年的9.3:1降至8.6:1。
    从2002年我国各类铜产品的具体外贸额数据可以看出:
    ▲虽然全球铜资源紧张,我国2002年铜原料的进口额比上年有所下降,但每季度的进口额仍呈现逐季增加的态势;出口额数值相对很小,却为逐季下降,显示国内对铜资源的需求十分强劲。2002年铜原料的外贸逆差为20.22亿美元,列铜产品之首。
    ▲2002年我国铜金属进口额比上年大幅增加,其中三季度的进口额(主要是精铜进口额)创出了年内新高,也是历史新高;出口额的增幅虽然超过进口,但其绝对数值远远小于进口。铜金属产品的外贸逆差为18.70亿美元,已超过铜材产品,从上年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
    ▲铜材产品的进口额除第一季度不足5亿元外,其余三个季度的进口额均在6亿美元左右,
    2002年铜材类产品是铜产品中进口额最高的品种;出口额尽管还不大,但在年内呈逐季增加的趋势,今后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年内进口额较高的依次为铜丝、铜箔和铜板带片;出口额较高的为铜箔和铜管。进出口额增幅最大的为铜型材,其出口额增加近1.5倍;进口额降幅最多的为铜管产品。
    我国铜产品实现进口额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依次为,蒙古16.8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89%)、智利10.62亿美元(增长21.45%)、台湾省8.69亿美元(增长22.44%)、日本8.03亿美元(下降8.50%)、哈萨克斯坦4.55亿美元(增长110.58%)、韩国4.11亿美元(增长6.35%)、美国3.43亿美元(下降6.28%)和澳大利亚2.08亿美元(下降28.48%);出口额最多的国家与地区依次为,香港3.24亿美元(增长10.64%)、韩国1.09亿美元(增长51.37%)、美国0.80亿美元(增长14.62%)和台湾省0.54亿美元(增长25.46%)。
    进出口量
    铜原料在2002年铜原料的进口中,铜精矿和废杂铜的进口量比上年均有所下降。虽然国内需求量很大,并在下半年的进口力度加大,但碍于铜矿山减产和工业增长缓慢造成的铜废杂减少,使得国内铜原料进口难度加大,预计这种局面将持续到2003年。
    从我国铜原料的出口分析,出口的铜精矿的品位按其平均价格分析甚低,不能算作精矿;出口的废杂铜却相当于阴极铜的下角料,其品位远远高于进口废杂铜的平均品位。因此,二者的进出口从数量和铜含量上都缺乏可比性。粗铜的进出口量虽然下半年比上半年有所下降,但全年的进出口双双出现增长。综合估算,2002年的铜原料进口量可生产精铜150万吨左右(实际上约有50%的废杂铜直接生产铜材产品)。
    铜精矿的进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2002年以这种方式进口的铜精矿152.60万吨,比上年下降8.84%,占进口总量的73.88%;边贸进口39.92万吨,比上年增加7.48%;我国精矿进口来自31国家和地区,主要为蒙古(47.15万吨,比上年增长0.44%)、智利(45.93万吨,下降33.81%)、澳大利亚(31.85万吨,下降38.07%)、秘鲁(30.85万吨,增加107.48%)。废杂铜的进口方式基本是采用一般贸易方式,全年达到300.33万吨,比上年下降6.4%,占进口总量的97.51%。铜金属2002年铜金属是铜产品中进出口量增幅最大的品种,其中精铜的进口增长尤为突出,7-9月份成为年内精铜进口的高峰期;铜合金的出口量增幅最高,达70%以上。
    铜合金的进口主要为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方式进口,前者为2.01万吨,比上年增长165%;后者为1.67万吨,比上年增长4.57%,二者分别占总量的46.00%和38.22%;进口铜合金的主要品种为铜锌合金2.87万吨,比上年增长72.44%,铜锡合金0.80万吨,增长55.32%。出口以铜母合金为主达840吨,比上年增加85.34%,按品种的平均价格比较,出口产品与进口产品相差较大。
    铜材2002年我国铜材产品的进口量91.77万吨,比上年增长25.53%;出口量17.17万吨,比上年增长39.20%。国内铜材生产起点低、基础差,近几年,经过国外先进工艺技术、设备的引进、消化和外资、合资企业在铜加工行业的介入,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铜材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品种规模不断升级,市场竞争力有了很大提高。可以认为,铜加工材是我国铜产品中出口潜力最大的一类产品。其中铜管、铜箔和铜型材在2002年的出口形势喜人。
    2002年我国铜型材(条、杆型材及异型材)的进口量稳步增长,进口品种以精铜材和铜锌材居多;出口量是铜材产品中增幅最大的品种,并在下半年形成强劲的增长势头,预示在2003年型材出口将会有更好的表现。2002年的进出口量之比,从2001年的26.1:1降至15.2:1。
    铜型材的进口方式以进料和来料加工贸易为主,前者为5.87万吨,比上年增加15.84%;后者为3.80万吨,比上年增长10.09%。二者之和占2002年进口总量的91.50%。我国铜型材出口品种主要是铜锌合金材。出口企业中,国有企业为
    2312吨(比上年增长67.96%),集体企业2286吨(比上年大增1358.98%)。
    铜板带片的进出口量双双以较大幅度增长,只是二者的数量差距较大,比值为7.5:1。从年平均价格看,进口为2540美元/吨,出口为2280美元/吨。从铜板带片进口方式看,来料和进料加工占主要地位,二者分别为9.96万吨和7.82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22.77%和26.84%;一般贸易进口1.31万吨,比上年减少3.36%。
    2002年我国铜箔产品的进出口量增幅都比较大,扭转了上年进出口量双双下降的局面。预计,随着全球IT行业的回暖,2003年我国铜箔外贸将更加活跃。
    铜箔的进口也是以进料和来料加工贸易为主,其中进料加工为8.02万吨,比上年增长30.18%;来料加工为6.43万吨,比上年增长27.90%;一般贸易1.95万吨,比上年增长53.80%。进口平均价格3700美元/吨,比出口平均价格3230美元/吨高14.55%。
    我国铜管产品在国内空调制冷行业发展的带动下,产品的质量、品种规格和深加工方面在铜材产品中表现突出,已成为国内替代进口的典型产品。
    从进口量下降,出口量大增,直至全年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结果看,我国铜管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但是从单纯的铜管(不含铜管附件)进出口和平均价格分析,进口铜管和出口还有一定距离。全年纯铜管进口量为34737吨,比上年下降25.22%;出口量26102吨,比上年增长41.80%,进出口之比为1.33:1;进口平均价格3290美元/吨,出口价格只有2500美元/吨。预计2003年纯铜管进出口量的差距将大大缩小,或达到基本持平。
    我国铜管的进口主要是精铜管。进口方式主要为一般贸易和进料加工,前者全年进口量达1.76万吨,比上年下降35.94%;后者达1.45万吨,比上年下降11.87%。
    铜丝与铜管产品相反,2002年我国铜丝产品是国内铜材中惟一进口量大增;出口量下降的产品,也是铜加工材中进口量最大的品种。究其原因,可以认为是,近几年国内电网改造和基础建设,促进了国内对铜丝(铜杆、线)的需求。
    在我国铜丝的进口贸易中,进料加工为16.46万吨,比上年增长29.48%;来料加工为12.33万吨,比上年增长15.83%;边贸为8.93万吨,比上年增长77.44%。从进出口平均价格看,进口价格为1930美元/吨,低于出口价格2300美元/吨。
    铜粉2002年我国铜粉产品的进出口量不大,但增长平稳快速,并且进口量增幅大于出口,二者比例由2001年的1.6:1升至2.1:1。铜粉的进口贸易方式主要为进料加工(1681吨)和一般贸易(1147吨),二者分别比上年增加79.24%和44.91%。铜粉的平均进出口价格相差较大,进口价格5070美元/吨,出口价格2950美元/吨。
    铜制品2002年我国铜制品进口量23274吨,比上年增加22.78%;出口量28629吨,比上年增加33.55%,出口量持续高于进口量。我国铜制品的进口方式,主要为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贸易,二者2002年分别为1.11万吨和1.05万吨,比上年增长6.71%和50.80%,二者之和占进口总量的92.89%。铜制品出口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全年出口1.41万吨,占出口总量的近50%。

相关文章

关于钢联 | 数据服务 | 联系我们 | 会员注册 | 技术支持 | 投资者关系
钢联旗下网站:大宗商品网 | 我的钢铁 | 搜搜钢 | 钢银现货交易 | 我的有色 | 我的不锈钢 | 我的农产品 | 百年建筑 | English
© 2000-2015 mymetal.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90056   沪ICP备15006920号
»¦¹«θ±¸ 3101040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