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有色金属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我的有色:原材料价格加速冲顶 政策仍难全面收紧

分享到:
评论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月通胀数据显示,在工业品通胀加速上行的同时,终端消费品价格的涨幅相对有限,工业品涨价向下游消费品的传导仍旧温和。5月公布的通胀数据表明,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不会促使后续财政以及货币政策的全面收紧。

9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5月PPI同比上涨9%,预期涨8.3%,前值涨6.8%。9%的同比增速也创出该项数据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0%,涨幅扩大2.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5%,扩大0.2个百分点。

此外,中国5月CPI同比上涨1.3%,预期涨1.6%,前值涨0.9%。

统计局解读称,5月份,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需求稳定恢复,我国工业品价格继续上涨。

行业数据来看,受铁矿石焦炭等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6.4%,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国际市场等有色金属价格上涨较多,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4.4%,涨幅扩大2.3个百分点。

春节后以黑色和有色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对工业品价格形成明显压力,但上游的涨价压力仍难以全面及快速的传导至下游。5月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0%,但生活资料价格仅上涨0.5%,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差值已达到11.5%,数据也再次验证了目前消费需求的不足,在终端消费需求仍旧低迷的背景下,财政及货币政策的全面收紧可能性不大。

上下游行业价格的分化对中下游行业而言会形成明显的挤压,近期也不乏中下游企业“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统计局早前公布的5月PMI数据也验证了这一问题。5月原材料购进价格72.8,达到了2011年来新高。购进价格上行幅度大于出厂价格,对应利润空间的压缩,企业成本端压力继续上升。出厂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指数差值为近年高点,上游企业受益比中下游更明显,行业成本压力持续向下游传导,挤压下游企业利润。

而价格迟迟难以向下游传导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目前的消费复苏动能依旧疲弱。4月份消费数据明显低于预期,两年平均同比增速为4.3%,而3月是6.3%,和3月比,4月同比增速下降了。更重要的是,4月消费数据环比也在下滑,3月环比是0.94%,而4月是0.32%。

市场的通胀预期在5月份一度有所抬头,但能够真实反映市场对资金面预期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却反而一路下行,直至近期,随着资金面的再度收紧才有所反弹。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5月份的下行,一方面在于当时市场资金面未收紧,而资金面保持相对平稳的原因在于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导致外汇占款的增加。

中国央行最新公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4月政府存款43754.83亿元,较3月的36719.33亿元增长7035.5亿元,意味着4月份有超7000亿元流动性从银行体系抽离。

一般来说,每年的4月和5月均是纳税大月,在上述两个月,纳税会导致大量资金从银行体系抽离,对市场资金面造成一定冲击。而随着6月的到来,财政支出将出现年内的第二个明显的峰值。一般季末往往是财政支出的大月。

6月以来,市场资金面再度出现紧张局面。6月7日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1在2.2%左右徘徊,相比上一交易日上涨12BP,创2月份以来新高;DR007在2.28%左右徘徊,且与隔夜继续倒挂。截止6月9日10:15,DR001和DR007利率报2.1849%和2.2252%。

6月纳税申报截止日在18日,月内国债发行也多在18日及之前,再加上“618”支付机构备付金暂时性冻结、地方债发行缴款、人民币升值压力阶段性缓解等因素,6月中旬流动性压力较大,后续可关注央行是否增加逆回购和MLF投放。流动性缓解,可能要等到6月末财政支出资金到位,但考虑到跨半年因素,6月末资金也难以明显转松。

此外,今年财政的后置特征将是稳定经济的另一砝码。统计局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建筑业PMI上行2.7点至60.1%,数据的大幅上行,或与财政支出端开始修复、专项债开始加速发行有关。本周(6月7日-6月11日)地方债计划发行规模为2972亿,处于较高的水平。1-4月,地方债新券发行3763亿元、占全年额度的8.4%,远低于过去两年同期,专项债拖累明显。

资讯编辑:徐华生 021-26093866
资讯监督:李琦 021-26093388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为你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