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有色金属首页 > 铜价 > 会议报道 > 正文

刘巍:后疫情时代再生铜产业现状分析

分享到:
评论

2020年12月25日,2020年(第二届)中国再生产业高峰论坛在保定华中假日酒店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由上海钢联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我的有色网)主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协办,江西国新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特别支持单位,力邀多位重磅专家、知名学者及行业大咖对再生市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解读,共探 2020年市场发展方向。

在本次大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刘巍作了题为《后疫情时代再生产业现状分析》的主题演讲。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 刘巍

刘巍表示,近年来中国再生产业可以用“增、减、政、融”四个关键字来表述。

所谓“增”,首先是再生产量增加,2019年产量达到330万吨,同比增长1.5%,这个增长幅度虽然并不亮眼,但是比全球再生的产量增幅高出了1.3个百分点;二是直接利用占比继续增加,达到40.9%,特别是杂制杆产能快速增长;三是国内回收量持续增加,达到220万吨,我国已进入有色金属社会存量的快速积累期。最近十几年来,国内回收一直处在相对高速的增长区间,而且从2015年开始,国内回收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国内矿产产量,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步拉大,这也充分说明了再生已经在我们国家的产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谓“减”,最明显的就是进口废量逐年减少。可以看到,最近几年的进口量除了2017年有所反弹之外,基本上都是一个下降的趋势,最近2年下降幅度尤其明显。2019年废进口149万吨实物量,同比减少38.4%,149万吨的数量已经降到了20年前的水平。2020年1-7月,我国进口废碎料50万吨,同比下降47%。

所谓“政”是指大家普遍关注的《再生黄原料》和《再生原料》两项国标去年底正式发布,昨天我已经向大家介绍了相关情况和最新进展。另外《冶炼行业规范条件》和废五金、废电机拆解的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等产业政策也在去年出台,对行业规范发展以及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规定,《再生原料》、《再生黄原料》标准于2020年7月1日实施。但是由于海关商品编码和监管措施未出台,7月以来部分企业按原料标准订货后无法进口报关,货物积压码头。若原料标准在四季度开始执行,考虑到进口原料采购一般提前至少2个月以上,预计能在2020年底进口的再生原料、再生黄原料非常少,2021年的进口量将会逐步增长。目前有关部委正在加紧协调,打通标准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再生金属分会会同有关方面正在开展国外供货商及国内收货人资质认定。

所谓“融”,主要是指随着政策的调整和引导,再生企业正在主动探寻国内外、上下游、智能化的融合发展。自2018年开始,中国再生企业逐步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我国先进的技术装备人员,以及成熟的政策标准体系,对于当地产业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随着生产进入稳定阶段,合作模式将从单纯的单个企业产业转移变为多个企业规模性合作,从单纯拆解环节变为整条产业链的延伸,从拆解产品外售变为配套当地产业发展需求。

其次从上下游来看,一方面领先的再生企业纷纷关注上游回收领域,希望借助原料端的融合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再生的概念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下游加工行业和消费品市场,以安徽加工企业为例,2019年再生原料利用量约18万吨,占原料比例达52%以上。

第三,两化融合发展正在从信息化向智能化逐步提升,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加快,“机器换人”技术红利逐步显现。新时期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将借助先进、智能制造技术,在环保、绿色、可持续的基础上,依托国内市场的广阔空间,充分发挥关联产业优势,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今年新冠疫情是再生产业最大的影响因素,虽然疫情爆发之初所引起的原料紧张已经有所缓解,国内生产基本恢复,但疫情造成的长期后果目前还难以准确评估。首先,拉美地区作为全球最大的矿主产地,智利、秘鲁、墨西哥三国矿产量占全球的44%。如果拉美疫情难以控制,势必会对矿产供应带来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废供需和价格。其次,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能否顺利复工复产还存在不确定因素,由此带来的宏观经济不稳定和消费乏力将会传导至行业。第三,疫情可能会对消费者信心带来长期影响,进而影响制造业和原材料行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嘉宾个人学术观点,未经嘉宾本人审核,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

资讯编辑:吴一帆 021-26093994
资讯监督:王宇 021-26093257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为你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铜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