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有色金属首页 > 国内 > 正文

服务贸易新格局形成 短期逆差收窄长期锚定出口

分享到:
评论

新华财经北京9月21日电(记者孟盈如、丁雅雯)作为全产业门类的“幕后推手”,服务贸易以净利润高、高附加值等特点,成为稳外贸重要抓手,也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动力。在贸易形势复杂化和疫情全球化双背景之下,我国服务贸易危中取机,不断承接国际中高端服务需求,尤其是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对提升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格局逐步形成。综合来看,短期收窄逆差成主要特征,长期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出口能动性增强。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发,服务贸易受到较大冲击。但也要看到,疫情对全球服务贸易格局和消费模式、消费习惯都将带来深远影响,服务贸易发展危中有机。

一是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新兴数字化服务和研发、维修等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云计算服务、人工智能服务、区块链技术服务等新兴数字化服务离岸执行额同比增长迅猛。1—6月,我国服务贸易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9744.3亿元,增长9.2%,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3.7%,提升9.6个百分点。

随着深化试点实施方案提出的试点任务逐步完成,在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创新合作等方面成果显著。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正式批复同意并印发了《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明确新一轮试点从原有的17个试点地区扩围到28个试点地区,提出三个方面8项试点任务、122项具体举措。

二是吸纳就业海绵效应不断增强,劳动结构不断升级。“目前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成为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服务外包产业吸纳大学生就业数量逐年增长,依托我区东软睿道等人才实训基地,为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输送专业人才,为我区加快步入数字经济强区提供了人才支撑。”广州市黄埔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黄埔区2019年服务外包从业人数达到108567人,同比增长2.16%。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从业人员4088人,同比增长7.78%。博士以上学历从业人员317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比59.63%。

但是,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服务贸易增速放缓。长期来看,产业优势结合外循环需求,“走出去”能动性提升。

中信证券首席政策分析师杨帆认为,国际大循环下对外贸易结构或有新趋势。服务贸易方面,短期收窄逆差的主要方式是人员“少出去”,减少服务贸易进口。旅行服务贸易(含旅游、留学、就医)回流国内发展潜力巨大,预计未来五年服务贸易逆差或收窄22%。而长期需要大力促进中国公司及服务“多出去”,打造服务出口长板。

目前,“一带一路”相关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巨大,推动以铁路、水电和通信工程建设等为重点的技术出口,或将收窄服务贸易逆差。如某公司依托自己的多年技术经验积累,接了很多香港、东南亚等火电能源建设的服务贸易订单,具备了服务贸易输出的强实力。

但业内人士认为,本土服务贸易的企业在开拓海外业务时候存在对海外市场了解不足、宣传(广告、参展等)费用高等问题,业务过程中亦会产生文化差异、法律差异、语言差异等问题,导致沟通成本大增。同时,很多企业在选择咨询、法律、金融等服务还是选择国外服务机构。

因此,服务贸易需立足双循环格局,进行资源配置。以保险业为例。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越认为,第一,要发挥保险在全球配置风险管理资源的本质属性,通过引入国际风险管理的专业技术和服务能力。第二,要发挥保险分散风险的商业属性,助推形成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通过保险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布局当中的差异化配置,可以为贸易提供全面而专业的风险保障,进行有效管理和转移风险。

资讯编辑:刘佳惠 021-26093916
资讯监督:顾璘 021-26093393
资讯投诉:陈杰 021-26093100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为你推荐

点击查看更多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