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有色  >  有色金属 > 正文

“去产能”政策之下 引导消费创新更紧迫

自2015年起,有国内经济“指向针”之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每次都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项重点要做的工作,目标就是“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促进国内经济的提质增效,尽管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降低了“去产能”的声调,但会议仍将破除无效供给,推动企业化解过剩产能作为今年要做的八大重点工作之一。这也说明:我们的供给侧改革取得了成绩,但“去产能”的任务仍很艰巨。

真正的产能过剩其实始于国家在2008年11月,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而后蔓延成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确保国内经济一定的发展增速,国家先后实施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及以后陆续进行的大的投资。对这样的投资政策的执行及效果,国内外经济学家们可谓是褒贬不一,有的认为是利大于弊,也有的认为是弊大于利,并都能列举数据和事例为自己的观点加分。

“利”的一面认为,国家连续进行的大的投入,国人在宽松的资金市场中极度狂欢,大家开始大干快上,产能不断扩张,我们的有色企业也是如。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有效促进了不少企业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另一方面是通过加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了消费,为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如现在引国人自豪、领先世界的高铁、大飞机和舰船等,都是“利”方面的最大的好处。但“弊”的一方也认为,这样的投资以及补贴延缓了中国经济去库存的进程,导致许多企业的库存居高不下,更使国内一些“僵死企业”逐渐复活,其低质的无效供给也同样消耗了我们太多的资源和资金。另外货币供应量加大,带来的通货膨胀、房价泡沫、实体经济萎缩等问题,让如今解决起来更加的困难重重。

其实,任何政策都有其两面性,利和弊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的趋利避害。就拿我们有色金属行业来说,在国家对有色金属经营支持与保护之下,政策近期国家统计局的一组数字表明,2017年前10个月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4522万吨,同比去年同期涨幅4.71%,这是自2016年金属产量增速3.79%之后新的增速。这组数字中给出的信息是,我们的有色金属增速在降低,增量缓慢,说明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明显;给出的另外的信息,尽管增速下降,但我们有色金属的总量仍是提升的,也说明有色金属行业“去产能”仍旧是我们行业重点工作。据有色专家推测,目前的有色金属价格已经提升至2012年末水平,2018年还有一定的价格上涨空间。笔者认为,在有色金属上涨的价格空间面前,国家虽然加强了投资的控制,但在利弊的权衡中,利润的诱惑会将带来新的一轮投资热,从而出现行业新的产能过剩。

笔者认为,其实产能有一定的过剩不用怕,这是市场经济之下供求关系的自我调整,是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使然。但我们怕的是面临供给侧在改革、在去产能,面对拉动国内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我们产品市场的萎缩,也就是说消费市场受到冷落。若是没有了消费或者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我们该怎么办?每一家企业要想更好的生存下去而不被市场淘汰甚至变成“僵死企业”,引导大家的消费创新更为迫切,这是我们企业最大的“利”之所在。因此在投资“冷热”轮回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抓好引导“消费”这一环节,审视自己的产品能否为用户降低成本,能否为下游的用户创造出技术优势,这才是最为根本的问题。也就如这样的企业,才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

前一段时间,国人赴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的新闻备受社会关注,也出现很多的非议,但作为企业,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国人购买力之强大,认识到下游消费需求之旺盛。他们的这一消费行为,也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这也让我们明白,要解决企业运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眼睛不能总是盯在投资扩张上,而更的是要去思考企业产品的结构优化,引导消费,创造需求。很多用户在实际中有很多方面潜在的消费欲望和需求,但自己想不到,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以创新的产品如外观或者内置新技术等方面给用户提供服务,来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

如何引导消费,创造需求这一“牛鼻子”,说难也不难。有人说难,难就难在自己没有创新的思维和为用户服务的理念上,当然也就谈不上有创新的行动和强力的执行力。也正如格力电器董明珠在接受某家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就是通过一系列调结构的措施,让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成为世界一流的产品,让中国的技术成为世界领先的技术,而不是简单的模仿、落后的代工与加工组合。”多年来格力空调以一流的生产环境,一流的生产线,一流的生产工艺,实践着“好空调,格力造”这一承诺,引领世界空调市场的消费,并促进格力电器在不断地进取开拓中始终走在国际前列。

引导消费创新,我们有色行业的典型也不少,如笔者所在某知名铜管行业也是如此。企业提出的文化理念就是产品要“为用户创造优势”,主动淘汰能效比低的光面铜管,推出细径、薄壁、高效齿等系列精密内螺纹铜管产品供给国内的主要空调用户,推动了空调企业产品的小型化,提升了效能比,同时也给空调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引导了用户消费,创造了新的需求市场,另外,企业还把售后服务改为前沿服务,让技术人员前靠市场,帮助用户使用高效管材,同时把从用户和市场得到的第一手信息资料迅速转化到产品中,将“为用户创造优势”的口号化为行动。这样的铜管供应商,这样的产品服务商,各空调企业当然欢迎。以至于近三年该企业因资金困扰生产受到影响时,不少的空调企业全都伸出援助之手,要钱给钱,要订单给订单,更有某地政府瞄准了该企业的未来,出巨资购买其股权,从而使企业度过难关。

而与笔者同城的另一家知名电器生产企业的命运却是另外一番光景。曾经是国内电冰箱生产企业的“四朵金花”之一,多年的辉煌瞬间过去之后,企业发展战略上开始屡屡出现失误,人才流失没人管,市场销售反应慢,枯萎的创新思路让制造出来的冰箱开始落伍,再加上售前售后服务跟不上,于是在众多同行的“围剿”下,消费市场越来越小,更不要说是创新市场需求了。勉强支撑几年后,资金终于耗尽,油尽灯枯,去年国庆节期间大家正在忙着游山玩水休闲的时候,该企业悄悄的关上了大门,进入破产重组的境地,让痛心的员工失业又流泪。

同样是企业,结果却是生死“两重天”,说明了目前国家“去产能”之时,引导消费创新是何等的重要和迫切。俗语云:“有破产的企业,没有破产的行业”,产能的过剩,使国内的家电市场竞争十分的惨烈无序,铜管与管件同样如此,从表面上看大家拼的是品牌,但从产品的背后看,其实拼的是产品的质量、服务,更是创新。如果企业产品没有创新,年年都是“老面孔”,引导消费无从谈起,那么大家的“审美疲劳”之后,“去产能”的大势之下,这些企业的产品市场会是在哪里呢?想想其后果,真的让人有点担心。

资讯编辑:尉志帆 0701-2162372
资讯监督:张端 021-26093430